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待终,当何忧乎?

【名言出处】: 《说苑·卷十七·杂言》

【译】: 贫困,是士人的寻常事情;死亡,是人生的最终归宿。安处常情,等待终结,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注】: 引荣启期语。 待:《列子·天瑞》作“得”,等待的意思。 当:尚,还。 《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处常得终,当何忧哉?”

为您推荐

虽为门守,欲不可去;虽为天子,欲不可尽。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道者,进则近尽,退则节求。天下莫之若也。

【名言出处】: 《荀子·正名第二十二》 【译】: 即使做守门的小卒,(他的)欲望也是不能去掉的;即使做天子,(他的)欲望也是不能满足的。欲望虽然不能满足,(但)可以接近于满足;欲望虽然不能去掉,(但)对欲望的追求可以节制。(对..

攫金于市者欲心胜而不知有羞恶,求珠于渊者利心专而不顾其沉溺。

【名言出处】: 《省心录》第七十八条 【译】: 在集市上抢夺别人金子的人,贪欲之心太强于是不知道有羞恶;在深渊中探取珍珠的人,获利之心纯笃于是不顾自己有沉溺(的危险)。 【注】: 攫金于市:《列子·说符》:“昔齐人有欲金..

无穷之原,万寻之泉,神龙之所归,小鱼之所去;高山大丘,深林巨壑,茂木畅枝,鸿鸟虎豹之所喜,而鸡狗之所恶。

【名言出处】: 《老子指归·卷一·上士闻道篇》 【译】: 无边无际的渊源,万寻之深的水泉,是神龙的归宿,(却)是小鱼所要离去的;高高的山,大大的丘,深深的树林,巨大的沟壑,树木茂盛,树枝畅达,是大雁虎豹所喜爱的地方,却是鸡狗所厌恶..

锐志于雏鼠者,不识驺虞之用心;盛务于庭粒者,安知鸳鸾之远指?

吞舟之鱼不游渊沼,鸿鹄高飞不就污池,何则?其志极远也。

【名言出处】: 《说苑·卷七·政理》 【译】: 口能吞船的鱼不到水潭和水塘里游,高飞长空的大雁,不在死水塘里栖集,为什么?因为它们的志向极其高远。 【注】: 渊沼:潭和塘。原文脱“沼”字,《列子·杨朱篇》作“枝流”。 就:..

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

【名言出处】: 《尸子·卷下》 【译】: 虎和豹的小崽,还没长成花纹就有了吃牛的气质;大雁的幼雏,翅膀的羽毛还没丰满,就有了飞翔四海的雄心。 【注】: (kòu):同“”(kòu),须母鸟哺食的幼鸟。..

贤圣不为匹,愚智不为群;大人乐恬淡,小人欣于戚戚;堂堂之业而不喻于众庶,栖栖之事不悦于大丈夫;鸟兽并兴,各有所趋;群士经世,各有所归。

【名言出处】: 《老子指归·卷一·上士闻道篇》 【译】: 贤人与圣人不能匹配,愚人与智人不能合群;大人喜欢恬淡,小人喜欢愁眉苦脸;伟大的事业却不能使普通百姓晓喻,碌碌小事不能让大丈夫高兴;鸟兽共同繁衍,(但)各有各的追求;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