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兼德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说行则天下正,说不行则白道而冥穷。是圣人之辨说也。

【名言出处】: 《荀子·正名第二十二》

【译】: 有兼听各家言论的明智,而没有傲慢自是的态度;有包容各家学说的度量,而没有自夸美德的神色。学说能实行,天下就走上正道;学说不能实行,就(向天下)宣传自己的道,而自身隐居起来。这就是圣人的辩说态度。

【注】: 穷:同“躬”,自身。 辨:通“辩”。

为您推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

【名言出处】: 《荀子·大略第二十七》 【译】: 嘴能说出来,本身能做得到,这是国家的珍宝;嘴不能说出来,本身能做到,这是国家的器物;嘴能说出来,本身做不到,这是国家的用具;嘴里说得好,本身做坏事,这是国家的妖孽。治理国家的人,(..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名言出处】: 《荀子·荣辱第四》 【译】: 和人说善良的话,比穿着棉衣还要温暖;用话来伤人,比长矛刺得还要深。 【注】: 与人善言:一解作“用好话赞许别人”。与,赞许。 伤人之言:王念孙认为“之”本作“以”,“今本‘以’作..

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安;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

【名言出处】: 《邓析子·转辞第二》 【译】: 和智慧的人言谈,要依靠广博;和广博的人言谈,要依靠口才好;和口才好的人言谈,要依靠平静安稳;和地位高的人言谈,要依靠威势;和富足的人言谈,要依靠豪奢;和贫穷的人言谈,要依靠利益;和勇..

谈说之术: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喻之,分别以明之,欣驩、芬芗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种之。如是则说常无不受;虽不说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名言出处】: 《荀子·非相第五》 【译】: 拿(善良的)话赠给别人,比(赠送)金子、宝石、珍珠、美玉还贵重;拿(善良的)话规劝别人,比五彩文章还要华美;拿(善良的)话称许别人,比钟鼓琴瑟还要乐耳中听。 【注】: 观:当作“劝”..

善接论者,度所长而论之,历之不动,则不说也;旁无听达,则不难也。不善接论者,说之以杂反;说之以杂反,则不入矣。

【名言出处】: 《人物志·材理第四》 【译】: 善于接谈的人,揣摩(对方)所擅长的来谈论,说出来(对方)无动于衷,就不说了;旁边没通达事理的人听取,就不(与对方)进行论难。不善于接谈的人,说的话恰恰相反,(对方)就听不进去了。..

愚者之言,芴然而粗,啧然而不类,誻誻然而沸。彼诱其名,眩其辞,而无深于其志义者也。

【名言出处】: 《荀子·正名第二十二》 【译】: 愚蠢人的言论,轻浮而又粗陋,艰深而又不伦不类,啰啰嗦嗦而又违背事理。他搬弄诱人的那些名称,运用迷惑人的那些辞句,而表达思想内容却不深刻。 【注】: 芴:通“忽”。 啧:同“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