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超千里于终朝,必假追影之足;欲凌洪波而遐济,必因艘楫之器;欲见无外而不下堂,必由之乎载籍;欲测渊微而不役神,必得之乎明师。

【名言出处】: 《抱朴子·外篇卷三·勖学》

【译】: 想在一天就超出千里之外,必须借助于能追上日影的骏马;要想凌驾大浪渡水远去,必须依靠船桨之类的器具;要想所知道的无所不包又不走出屋子,必须通过书籍;要想探知深奥精微的又不役使神灵,必须从明师那里得到。

【注】: 终朝:终日,一整天。一解为从天亮到早饭的一段时间。 追影:骏马,与蹑影、追风同义,都是极言马之快。 无外:无穷,无所不包。 载籍:典籍,书籍。 渊微:深奥精微。

为您推荐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名言出处】: 《孟子·第七篇离娄上》 【译】: (即使是)离娄那样敏锐的视力、公输班那样精巧的技术,(如果)不能借助圆规曲尺(也)不能画成(精确的)方形圆形;(即使是)师旷那样审音的听力,(如果)不借助六律,(也)不能(准确地)..

金玉经于不测者,托于轻舟也;灵鸟萃于玄霄者,扶摇之力也;芳兰之芬烈者,清风之功也;屈士起于丘园者,知己之助也。

【名言出处】: 《抱朴子·外篇卷十六·交际》 【译】: 金玉能够从不可测度的深水中渡过去,是(把自己)寄托在轻便的船上;凤凰会集到高空,是靠大旋风的力量;兰花的浓烈芳香,是清风传播的功力;受压抑的士人从隐居之处被起用,是靠..

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探渊者知千仞之深,悬绳之数也。故托其势者,虽远必至;守其数者,虽深必得。

【名言出处】: 《商君书·禁使第二十四》 【译】: 飞蓬能在大风中远行千里,是凭借风的势力;测量水潭的人能知道千仞的深度,是用悬绳的测量方法。所以,依托风的势力,(路)虽远也一定可以到达;掌握悬绳测量方法的人,(水)虽深也一..

造父疾趋,百步而废,自托乘舆,坐致千里;水师泛轴,解维则溺,自托舟楫,坐济江河。是故君子者,性非绝世,善自托于物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名言出处】: 《荀子·劝学第一》 【译】: 登上高处来挥手,胳膊并没有加长,可是看的人能在远处看见;顺着风来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可是听的人能听得很清楚。 【注】: 彰:显着,清楚。 《说苑·卷三·建本》第13条(引子思语):“..

高山大川,不辑航不克也。

【名言出处】: 《太玄经·(第三)上九》 【译】: 高山大河,不凭借车和船是不能过去的。..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平也;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也;亡国之音悲以哀,其政险也。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俗定而音乐化之矣。

【名言出处】: 《吕氏春秋·卷五·四曰适音》 【译】: 太平时代的音乐安宁而快乐,因为这时的政治是平和的;混乱时代的音乐怨恨而愤怒,因为这时的政治是乖谬的;行将灭亡的国家的音乐悲痛而哀愁,因为这时的政治是险恶的。大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