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主官人,不令出其器;忠臣居位,不敢过其量。非其才而妄授,非所堪而虚任,犹冰碗之盛汤,葭莩之包烈火,缀万钧于腐索,加倍载于扁舟。

【名言出处】: 《抱朴子·外篇卷三十八·博喻》

【译】: 贤明的君·主授人以官,不让(官职)超出他的才能;忠臣居于官位,不敢超出自己的器量。不是那样的才干而随意授官,不是所能承担的而凭空接任,(就)如同用冰制的碗去盛开水,用芦苇里的薄膜去包裹烈火;,在腐朽的绳索上缀挂万钧重物,在小船上装载加倍的货物一样。

【注】: 官人:选取人才给以适当的官职。 扁(piān)舟:小船。

为您推荐

【忠臣义士】成语解释及古文出处

[结构] 并列式。 [释义] 忠诚而有节操的臣民。忠臣:忠于君主的官吏。义士:旧时指能维护正义的人。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 [功能、例句] 多作主语..

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译义及出处)

忠臣一定要到孝子的家门寻访。 |古时认为能对父母尽孝的人才能对国君尽忠。语出《后汉书·韦彪传》:“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李贤注:“《孝经纬》之文也。”《宋书·文九王传·建平宣..

葭莩之亲(典故)

《汉书·中山靖王传》:“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群居党议,朋友相为,使夫宗室摈却,骨肉冰释。” 葭莩,芦苇中的薄膜。后常用以比喻关系疏远、淡薄的亲戚关系。又泛称戚属为“葭莩”。 《宋书·南郡王义宣传》“孝建..

附葭(葭莩之亲)(典故)

冲风赴林,而枯柯先摧;洪涛凌崖,而拆隙乎颓;烈火燎原,而燥卉先焚;龙碗坠地,而脆者独破。

【名言出处】: 《抱朴子·内篇卷十三·极言》 【译】: 暴风刮到树林里,则枯朽的树枝先摧折;大的浪涛扑打岸边,则开裂的地方首先坍塌;烈火燃烧原野,则干燥的花草首先焚毁;一筐瓷碗落地,则脆的独自破碎。 【注】: 冲风:暴风,猛烈..

忠臣之谏君,有五义焉:一曰谲谏,二曰戆谏,三曰降谏,四曰直谏,五曰风谏。唯度主而行之,吾从其风谏乎。

【名言出处】: 《孔子家语·辨政第十四》 【译】: 忠臣劝谏国君,有五种正确的方式:一是隐言曲折地进谏,二是刚正直率地进谏,三是和悦地进谏,四是直言其过地进谏,五是巧言讽喻地进谏。只是估量君主的情况来进行,我赞从那讽喻地..

明主官人,不令出其器;忠臣居位,不敢过其量。非其才而妄授,非所堪而虚任,犹冰碗之盛汤,葭莩之包烈火,缀万钧于腐索,加倍载于扁舟。

【名言出处】: 《抱朴子·外篇卷三十八·博喻》 【译】: 贤明的君·主授人以官,不让(官职)超出他的才能;忠臣居于官位,不敢超出自己的器量。不是那样的才干而随意授官,不是所能承担的而凭空接任,(就)如同用冰制的碗去盛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