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大而政小者,国从其政;国小而政大者,国益大。大而不为者,复小;强而不治者,复弱;众而不治者,复寡;贵而无礼者,复贱;重而凌节者,复轻;

【名言出处】: 《管子·霸言第二十五》

【译】: 国家大而政绩小,国家地位(也会)跟着它的政绩(变小);国家小而政绩大,国家(也就随之)增大。(国家)大而无所作为,又会变为小;(国家)强盛而不加治理,又会变为弱;人多而不加治理,又会变为少;地位高贵而没有礼节,又可以变为卑贱;权力重大而超越规范,又可以变为轻微;富足而骄奢放肆,又可以变为贫穷。

为您推荐

国或重治,或重乱。明主在上,所举必贤,则法可在贤。法可在贤,则法在下,不肖不敢为非,是谓重治。不明主在上,所举必不肖,国无明法,不肖者敢

【名言出处】: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译】: 一个国家或是治上加治,或是乱上加乱。明君在位的时候,所选拔的官吏一定是贤人,这样法令就掌握在贤人手里。法令掌握在贤人手里,法令就能在下面贯彻实行,坏人不敢为非作歹,这叫..

报国之道有四:一曰贡贤,二曰献猷,三曰立功,四曰兴利。贤者,国之干;猷者,国之规;功者,国之将;利者,国之用。

【名言出处】: 《忠经·报国章第十七》 【译】: 报效国家的方法有四种:第一种是举荐贤才,第二种是出谋划策,第三种是建功立业,第四种是创办福利。贤良,是国家的主干;谋略,是国家的大计;功业,是国家(存在)的将领;利益,是国家(富强)..

邪正者治乱之本,赏罚者治乱之具。举正错邪,赏善罚恶,未有不治者;邪正相杂,赏罚不当,求治难矣。

【名言出处】: 《省心录》第一六一条 【译】: 奸邪、忠正是治和乱的根本,奖赏、处罚是治和乱的工具。举拔忠正的人,罢黜奸邪的人,奖赏善良的人,处罚凶恶的人,(国家)没有得不到治理的;奸邪、忠正相互混杂,奖赏处罚不得当,要求治..

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国之所以存者治也,其所以亡者乱也。人君莫不好治而恶乱,乐存而畏亡。察其败,皆由君常好其所乱,而恶其所治;憎其所以存,而爱其所以亡。

【名言出处】: 《潜夫论·思贤第八》 【译】: 国家之所以得到生存是因为治理得好,它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动乱。国君没有不喜好社会安定而厌恶动乱的,没有不喜欢长存而畏惧灭亡的。考察其失败,都是由于国君常常喜欢那些造成混..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仁义而窃之。

【名言出处】: 《庄子·外篇·胠箧第三》 【译】: 创制了升斗来量东西,(盗贼)就连升斗都盗窃去了;创制了秤杆秤砣来称东西,(盗贼)就连秤杆秤砣都盗窃去了;创制了符节和玉玺来作为凭信,(盗贼)就连符节和玉玺都盗窃去了;创制了..

好士者强,不好士者弱。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民齐者强,民不齐者弱。赏重者强,赏轻者弱。刑威者强,刑侮者弱。

【名言出处】: 《荀子·议兵第十五》 【译】: 喜好贤士的国家强盛,不喜好贤士的国家衰弱。爱抚人民的国家强盛,不爱抚人民的国家衰弱。政治法令讲求信用的国家强盛,政治法令不讲求信用的国家衰弱。人民齐心协力的国家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