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无大小,贵在能精;才乏纤洪,利于善用

技艺没有大小之分,值得崇尚的在于精;才能也很少有特别小或特别大的,问题在于是否善于使用。

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吾谓:技无大小,贵在能精;才乏纤洪,利于善用。能精善用,虽寸长尺短,亦可成名,否则才夸八斗,胸号五车,为文仅称点鬼之谈,着书惟供覆瓿之用,虽多,亦奚以为!”八斗:指有八斗之才,比喻才学高。五车:指学富五车,比喻读书多,着述多。

为您推荐

不截盘根,无以验利器;不剖文奥,无以辨通才

不斩削根干弯曲的树木,就无法检验器械的精良;不分析含义深奥的文章,就无法识别学识广博的人才。 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夫不截盘根,无以验利器;不剖文奥,无以辨通才。才之能通,必资晓术,自非圆鉴区城,大判条例,岂能控引..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会失掉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了,这是讲错了话。 《论语·卫灵公》:“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新唐书·陆贽传》:“孔子曰:‘可与..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后来的借鉴。 《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君若弗图,则臣力不足,怆然有决色。 ”《史记·秦始皇本纪》:“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窖,而不知为利之大

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得到一点好的道理,就牢牢地把它记在心里,一刻也不忘记。 《礼记·中庸》:“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宋史·道学一》:“仲尼称之,则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矣。 ’又曰:‘不迁怒..

温故而知新

在温习旧的知识时,会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书·成帝纪》:“儒林之官,四海渊原,宜皆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故谓之博士。”《后汉书·班固传》:“温故知新,论议通明,廉清修..

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

看到好人好事,常恐自己赶不上似的;看到坏人坏事,好象将手碰到沸水一样,赶紧避开。 意谓看见好的,就应赶快学习;看见坏的,就应引起警惕,不去干它。《论语·季氏》:“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