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不学,如果学了而没有学会就不停止学习。
除非不问,如果问了之后还不懂就一定要问个明白。除非不思考,如果思考之后还没有得出结果就要进一步思考。除非不去辨别,如果辨别了却还是分辨不清,就要继续设法把它分辨清楚。除非不去做,如果做了却还不见成效,就要继续做下去。《礼记·中庸》:“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措:废置。
为您推荐
被热汤烫过的人,心怀戒惧,吃腌菜时也要吹一下;看到人家噎了,就不再进食,这是浅短狭隘,有所顾忌的见识。
《楚辞·九章·惜诵》:“惩热羹而吹兮,何不变此志也?”清·沈德潜《古诗源·序》:“昔河汾王氏删汉、魏以下诗,继孔子《..
断绝别人生命的人,天也要断绝他。
《后汉书·曹褒传》:“褒敕吏曰:夫绝人命者,天亦绝之。陶不为盗制死刑,管仲遇盗而升诸公。”..
不符合道德的,就不送赠;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就不接受。《荀子·大略》:“古之贤人,贱为布衣,贫为匹夫,食则粥不足,衣则竖褐不完,然而非礼不进,非义不受,安取此。”
..
不知道自己行为有不足的人,往往言过其实。
《荀子·大略》:“不自嗛其行者,言滥过。古之贤人,贱为布衣,贫为匹夫,食则粥不足,衣则竖褐不完,然而非礼不进,非义不受,安取此。”嗛:不满足。..
学习,必须严以责己。
明·王守仁《传习录·下卷》:“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责人。”..
因为有人吃东西噎死了,就想禁止天下人都不再吃食物,这是荒谬的。
《吕氏春秋·荡兵》:“故古之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夫有以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
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