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妇赋(原文及赏析)
承颜色以接意,恐疏贱而不亲。悦新昏而忘妾,哀爱惠之中零。遂摧颓而失望,退幽屏于下庭。
痛一旦而见弃,心忉(dāo)怛(dá)以悲凉。
衣入门之初服,背床室而出征。攀仆御而登车,左右悲而失声。
嗟冤结而无诉,乃愁苦以长穷。恨无愆(qiān)而见弃,悼君施之不终。
。
【译文】: 我自知卑陋,既无技艺,又乏姿色。
得以侍奉君子,自以为荣光。我整天陪着笑脸,迎合你的心意,实在担心你疏远、鄙弃而不亲近我。可是,现在你另娶新欢,眼下宴尔新婚,喜新忘旧,将我弃置一旁,我为恩爱中断而哀伤。遭受挫折,令人失望,只好回屋躲进幽静的地方。
痛恨啊,有朝一日果真被遗弃了,我的心情该有多么忧伤悲凉。只好穿上刚出嫁时的衣裳,离开新居走在回娘家的路上。
拉住仆人的手啊,刚登上车,左右的人都失声哭断肠。唉!心里憋闷向谁诉啊,满怀愁苦无限惆怅。可恨啊,没有什么过失却被遗弃,痛心啊,我为你恩爱不终而悲伤。
。【评介】: 建安十六年前后,曹植与当时许多文人建立了深厚友谊,经常在文酒之会中写诗作赋。
先后写了《感妇赋》、《愍志赋》、《弃妇篇》、《出妇赋》等。这些赋,通过妇女的一些婚姻悲剧的描述,反映了当时妇女深受封建礼制的束缚,没有恋爱自由,甚至婚后随意被抛弃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制束缚着男女婚姻自由的愤慨和对妇女不幸遭遇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
《出妇赋》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
《出妇赋》描写了一个刚满十五岁的少女,打扮一下自己,辞别了亲爱的父母出嫁了。结婚以后,她鸡鸣而起,日落才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操持家务,侍奉君子。整日劳累,十分辛苦,反觉得满足,也感到荣幸。但她也整天小心翼翼、提心吊胆,“恐疏贱而不亲。”文章一开头就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勤劳、温顺而又十分贤惠的妇女形象。这里愈极言其好,愈能衬托出后边被弃之不合情理。
有一些事情,本来不希望它像自己所料想的那样发生,也以为未必真会发生,却往往还是那样地发生了。丈夫果然恩爱中断,喜新厌旧,另娶新欢,将原妻弃置一旁。
弃妇为丈夫爱情不终而感到十分悲伤,心忉怛以悲凉。这样的思想内容和写法与《诗经·邶风·谷风》的“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婚,不我屑以”以及《汉乐府·上山采靡芜》的“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似有相承关系,十分切近,是受其影响的。
“悦新婚”及以下描写,实则是同时发生的极有对比性的现象:一边迎新娘子,一边正在驱逐弃妇,一入一出,同时进行,以喜衬悲,对比鲜明。
被弃之后,只好“衣入门之初服,背床室而出征。”就在她登车要回娘家的时候,“左右悲而失声”。这样的送别场面描写,虽是寥寥几笔,却真实具体,十分感人。
“左右”言送别人之多,“失声”表送别人之悲。不仅衬托了她平时深受左右爱戴的优秀品格,也表达了作者对弃妇的同情和对封建礼制愤恨的思想感情。
最后几句,如泣如诉,心里憋闷,满怀愁苦,却无处诉说。
本来自己无过,一心一意地侍奉丈夫从一而终,结果被君子无情遗弃。
这是多么令人伤心的事情啊!所以弃妇最后发出“恨无愆而见弃,悼君施之不终”的无限慨叹。全赋不离诗教,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突出地表现了弃妇纯朴、贤惠、从一而终的思想品格。
此赋与曹植的《弃妇篇》(讽刘勋藉无子出妻而作)、《浮萍篇》(写妇人无辜被弃,希望恢复旧爱)和曹丕的“出妇”之作相比,弃妇似为不生育而被出之。女不生子,封建社会构成离异之条件,故《仪礼·丧服》出妻《正义》;“七出者,无子一也。”这种封建腐朽的礼制不知使多少恩爱夫妻离异,也不知破坏了多少个幸福的家庭。今天读来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至今,某些封建的思想意识仍然存在,旧观念仍然腐蚀着一部分人的心灵。那些无视男女纯真爱情、只知生儿育女或重男轻女的愚昧落后的陈旧思想意识,已和当今时代潮流极不相称,着实应该扬弃。
文章通过弃妇的自述,按照事情发展的自然顺序(离家出嫁——婚后生活——迎新弃旧——回归娘家),描述了弃妇的不幸遭遇。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文辞清丽,形象鲜明。
以自述口吻写来,真实感强,委婉哀怨,深切感人。不失为建安短赋之杰作。
本赋构思巧妙,矛盾迭起,推动了情节发展。先写少女高高兴兴地出嫁,继而极言其贤惠、能干、无过。
这本来是一个美好幸福的开端,可是矛盾突起,丈夫喜新厌旧,抛弃了婚后不久的妻子。在封建社会里,妇女是生活在最底层,被弃本来是件常事,却又引起众多“左右”失声痛哭相送,依依不舍离去。这不仅突现了弃妇不应被弃的现实,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被弃以后,有怨有恨是人之常情,然而不怒。这又正符合弃妇“承颜色以接意,恐疏贱而不亲”的一贯温顺、纯朴的思想性格。至此,人物形象就十分完整而又非常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了。
使人们读后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