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赋并序(原文及赏析)
雨晴秋容新沐兮,忻绕园而细履。面平池之清空兮,紫阁青横远来照水。
如高堂之上见罗幕兮,垂乎镜里。木势党伍兮,行者如迎,偃者如醉,高者如达,低者如跂。
松数十株,切切交崎,如冠剑大臣,国有急难,庭立而议。竹林外裹兮,十万丈夫,甲刃,密阵而环侍。
岂负军令之不敢嚣兮,何意气之严毅。
复引舟于深湾,忽八九之红芰,姹然如妇,敛然如女,堕蕊黦颜,似见放弃。
白鹭潜来兮,邈风标之公子。窥此美人兮,如慕悦其容媚。杂花差于岸侧兮,绛绿黄紫;格顽色贱兮,或妾或婢。闲草甚多,丛者束兮,靡者沓兮,仰风猎日,如立如笑兮。
千千万万之容兮,不可得而状也。若予者,则谓何如倒冠落珮兮,与世阔疏,敖敖休休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
。
【译文】: 秋日的傍晚,雨过天晴。
我到郊外的园林中去观赏游览雨后晚晴的景色。看到那些大大小小的各种景物仿佛都类似一种事物或人物,所以写了这篇赋。
黄昏时节,秋雨初停,天空晴朗,自然万物宛如刚刚沐浴过一般,格外澄新。我心情愉悦,绕着园林而缓步徐行,只见池塘中平静的水面宛如一面镜子,清爽的天空映在池中,碧透若洗;那些紫色的楼台亭阁、绿色的横山倒映在水中,就像高堂之上悬挂的罗幕在镜子里映出一般,历历在目。
树木也千姿百态,好像结成各种团伙,有的姿势如同将要行走,似乎要前去迎接客人;偃伏的好像喝醉了酒斜倚着在那里休憩,高高挺拔的如同仕途顺利者意气洋洋,低矮的仿佛在翘足远眺把未来向往。几十棵松树稀密不等地挺立在那里,仿佛在窃窃私议,犹如加冠带剑的大臣,当国家有急难之时,站在朝廷上商议对策。松树以外是一片竹林,密密层层,好像是十万精兵,竹枝摇曳,枝叶相摩,若铠甲兵器相互撞击,结成密密的营伍严阵以俊,不敢违背军令而喧哗吵嚷,意志士气显得是那样的严肃和刚毅。
我又乘小船进入深邃的水湾,忽然瞥见八九朵红色的菱花。有的美丽娇羞仿佛是个新娘,有的端庄严肃又宛如是未出门的闺女,有的又花蕊堕落,颜色黑紫,仿佛是个被遗弃的女性。一只白鹭悄悄来到这里,仿佛是一个风流标致的美公子暗中窥视这几位美人,在倾心羡慕喜欢她们娇媚的容貌。两岸上长满许多杂花,参差不齐,自逞异态。绛红色的,绿色的,黄色的,紫色的,异彩纷呈。
这些花品格低劣,颜色卑贱,有的是妾室,有的是婢女。闲草很多,丛生的仿佛受到了束缚,倒伏的又拖拖沓沓,随风偃仰,迎照夕阳。有的好像站立在那里,有的又宛如在微微含笑。状貌多样,仪态万千,实在无法将其全部描状出来。
像我这样赋闲而不被重用的人,与其在官场中周旋,又怎能比得上摘去官帽脱落带有玉珮的官服而辞职隐居,远离那庸俗不堪的喧嚣的尘世,真正依从那些所谓的愚人来过隐居生活呢?
。【评介】: 杜牧是晚唐文坛上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
这篇《晚情赋》以写景状物见长,同时也隐约地表现了怀才不遇,雄图大略无法展现的惆怅之情。
全赋用主要篇幅描摹秋日傍晚雨过天晴后的清新景色,按照所见景物的空间顺序布局谋篇。
全文可分两层。从开头到“何意气之严毅”为第一层,重点描写园林中竹树的各种样态。
“面平池之清空兮”几句用水清如镜来为全篇渲染气氛,生动地刻画出一个澄静明新毫无尘杂的神话般的世界。在对各种姿势的杂树作形象描绘后,作者集中笔墨写了两组景物,即几十棵松树和其周围的丛竹。
这本来是极为常见的景象,但在作者眼中,却都闪现出生命的光华,仿佛是一次大战前大臣们商议军情、官兵们集合起来整装待发的庄严场面。因松树间必有一定距离且姿态各异,形象又较高大,故作者将其比拟成庭议大事的冠剑大臣,四周的丛竹则密密层层,姿势相似,故作者将其比拟成“密阵而环侍”的十万精兵,可谓善于状物者也。
我们可以想见,秋雨新晴,松树傲然挺立,从竹欣欣向荣的繁茂景象,确实令人心驰神往。
从“复引舟于深湾”到结束是第二层。随着作者的游踪,镜头转向了水湾深处的几朵红菱花。作者用极其洗炼的笔墨将其比拟为新妇、美女、弃妇等,形态逼真。
接着又把一只潜出的白鹭比拟为偷看美人的公子,更增情趣。两岸的杂花参差不齐,仿佛是卑贱的奴婢或侍妾围绕在菱花的周围,侍奉着她们。最后两句宕开,写见景之后所产生的深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曲折地传达出自己才高而不为世用的抑郁情怀。
带情观物而将物写成人的比拟手法并不少见,但不同的人却表现出不同的情趣,杜牧在本赋中采用拟人手法所描绘的社会生活图景就带有他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经历的印记。
前文提到,杜牧的这篇景物赋重点描绘了两大组景物,一组是松竹,一组是花草,而这两种景物所展现出来的社会生活正是他所钟情的两个方面。杜牧是中唐名相杜佑之孙,生逢藩镇割据的战乱年代,所以他注意研究兵法,曾经注解《孙子》十三篇。
其后李德裕在对藩镇用兵时,曾采纳过杜牧的意见并取得了胜利。可见杜牧是个知兵法重军事的文人,所以那几十棵松树和外面的竹丛在他的眼中才俨然成为议兵的大臣和整队待发的战士。
杜牧生活的时代又正是牛李党争之时,他处在夹缝中,牛党重其人而不用其谋,李党用其谋而不重其人。故其仕途偃蹇,在扬州的十年里曾终日流连于秦楼楚馆、烟花柳巷之中,正如他在《遣怀》诗中所说:“落拓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正因有如此之生活经历,所以当他看到深水中的几朵红菱花时,才会将其看成是各种不同处境中的女性,并将周围的环境渲染成一个尊卑等级森严的女性生活的社会图景。
对景物进行如此的选择与描绘不也正曲折地表现了作者的主体心境吗?
本赋在艺术手法上也弥足称道。首先是语言洗炼简约,明快形象。
如在形容红菱花的时候,只用“姹然如妇,敛然如女,堕蕊黦颜,似见放弃”十六个字便写出花的三种样态和处境各异而神韵迥别的三种女性形象,确是大手笔。其次是在选景上也独具匠心,两组景物在客观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具阳刚之美,一具阴柔之美,一是浩大威严的军阵将士,一是妩媚娇柔的深闺女子,给人以极为鲜明的印象。
而且在状物取譬上也颇见慧心,松树挺拔苍劲,故状大臣,翠竹密集直立,故状战士,菱花娇媚艳丽,故状美人,形神兼备,韵味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