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种文学体裁刚刚兴起于社会民间时,往往引不起文人的足够重视,当它逐渐发展成为成熟的文学体裁时,文人们才开始注意对它进行探本求源的研究,来探讨它的基本特征。
赋的情况就是如此。萌芽于战国时期的赋体,到了汉代,已成为汉文学的重要形式,这时才出现了对赋的特征的理论概括。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录有:“刘向云明不歌而颂”,“颂”通“诵”,朗诵意。刘向的话可能本于鲁诗传,《汉书·艺文志》载:“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
杨明照先生在《文心雕龙校注拾遗·卷二》中有按语道:“‘不歌而颂’,本见汉志诗赋略,而云刘向者,因汉志出于七略,而七略又本诸别录故也。”可见,“不歌而颂”最初出于刘向的《别录》。
刘向以“歌”与“诵”来区分诗与赋,从诗乐角度抓住了赋的特征。赋虽然同诗一样讲究韵律,但它的韵律与乐曲无关,就是说赋的韵律是为了诵读,而不是为了配乐演唱,这与诗的合乐歌唱特点是根本不同的。
当然后来许多诗也“不歌而颂”了,那是诗与乐的逐渐分离变化,不能由此而证明诗歌原始阶段具有歌唱的特征没有存在,也不能由此而否定刘向以“歌”与“诵”来划分诗、赋的时代意义。
“不歌而颂”虽不能概括赋的全部特征,但它仍不失为对赋的基本特征的一种探本之论。
为您推荐
【生卒】:1128—1194
【介绍】: 字元老。
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县)人。生于金太宗天会六年,卒于章宗明昌五年,享年67岁。海陵炀王天德三年(1151)进士及第。
历任太原祁县令、通州刺史、中都副留守、中都路转运史等职。..
【生卒】:1190—1257
【介绍】: 字裕之,号遗山。
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祖系北魏的拓跋氏,乃唐诗人元结后裔,系元德明之子。
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卒于元宪宗七年(1257),享年六十八岁。他自幼好学,七岁能诗,受教..
【生卒】:1176—1260
【介绍】: 字用章,号鹤鸣老人。
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生于世宗大定十六年,卒于元世祖中统元年,享年八十四岁。
他自幼勤学苦读,成绩过人。
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
【生卒】:1222—1275
【介绍】: 字伯常,泽州临川(今山西陵川县)人。
生于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享年五十三岁。他是元好问的老师——郝天挺之孙,曾受教于好问。金亡后,家徙顺天,生活贫苦。
于..
【生卒】:1249—1293
【介绍】: 初名骃,字梦骥,又字梦吉,号静修。
河北保定容城人。生于元定宗后称制二年(1249),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享年四十五岁。
三岁识字,过目能诵。六岁写诗,七岁作文,落笔有神。
年刚二十,天..
【生卒】:1159—1232
【介绍】: 字周臣,晚年自号闲闲老人。
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生于金海陵王正隆四年,卒于哀宗天兴九年,享年74岁。他幼年勤学苦读,十七岁参加乡试,名列榜首。
世宗大定二十五年二十七岁时中进士,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