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原文及赏析)

【生卒】:444—505

【介绍】: 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人。

13岁丧父,家境贫寒,曾采薪养母。20岁左右教宋始安王刘子真读“五经”,并一度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泰始二年(466),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刘景素对他很重视,待以布衣之礼。后被诬下狱。

在狱中,他给刘景素上书陈情获释。泰豫元年(472),宋明帝死后,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于元徽二年(474)被贬为建安吴兴县(今福建浦城)令。

这一时期他在仕途上很不得志,而在文学创作方面却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宋顺帝升明元年(477),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他为萧道成出谋划策并起草文书,大受重用。

萧道成代宋自立,他被任为骠骑豫章王记室带东武国子博士诸职。少帝萧昭业即位,他任御史中丞,明帝萧鸾时,又任宣城太守、秘书监诸职。梁武帝萧衍代齐后,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伯。江淹早年以文章名世,晚年因高官厚禄而才思衰退,人称“江郎才尽”。



江淹的作品包括诗、文和辞赋三部分,其诗在南朝诗人中显得比较古奥遒劲,稍近鲍照,所以合称“江鲍”,但从反映生活的广度说,则远不如鲍,笔力也见纤弱。他在诗歌创作上善于模拟,其《杂体三十首》,模拟自汉至宋的30位作家,以求显示各家的风格和长处。

如《陶征君潜田居》深得陶诗的意境,读来几无二致;《效阮公诗十五首》,不仅风格上近似阮籍的《咏怀诗》,意旨遥深,而且也寄托了自己忧谗畏讥的身世之感。



江淹的文章多数是应用文字,基本上属于骈体。

江淹的辞赋,现存20多篇,除少数咏物之外,大多数是抒情小赋。这些作品集中抒写的是深长的人生感慨。

其中最着名的是《恨赋》和《别赋》。《恨》、《别》二赋所表现的思想情绪虽说偏于低沉和感伤,但这也是作者从特定的角度对历史上动乱时代所造成的社会苦难的形象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民对动乱生活的怨恨。在艺术表现上,《恨》、《别》二赋创造性地运用辞赋的铺陈手法,围绕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主线,对其种种情状作既简洁又细腻、既个别又和谐的描绘,而且尤善于通过环境的描绘和气氛的渲染来突出人物的内心感受,因而种种情态,无不感慨淋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作品的语言,均经过精心的锤炼修饰,却又极其隽秀而富于抒情色彩。这些特色,丰富了抒情小赋的表现手法。

为您推荐

王寂(原文及赏析)

【生卒】:1128—1194 【介绍】: 字元老。 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县)人。生于金太宗天会六年,卒于章宗明昌五年,享年67岁。海陵炀王天德三年(1151)进士及第。 历任太原祁县令、通州刺史、中都副留守、中都路转运史等职。..

元好问(原文及赏析)

【生卒】:1190—1257 【介绍】: 字裕之,号遗山。 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祖系北魏的拓跋氏,乃唐诗人元结后裔,系元德明之子。 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卒于元宪宗七年(1257),享年六十八岁。他自幼好学,七岁能诗,受教..

李俊民(原文及赏析)

【生卒】:1176—1260 【介绍】: 字用章,号鹤鸣老人。 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生于世宗大定十六年,卒于元世祖中统元年,享年八十四岁。 他自幼勤学苦读,成绩过人。 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

耶律铸(原文及赏析)

郝经(原文及赏析)

【生卒】:1222—1275 【介绍】: 字伯常,泽州临川(今山西陵川县)人。 生于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享年五十三岁。他是元好问的老师——郝天挺之孙,曾受教于好问。金亡后,家徙顺天,生活贫苦。 于..

刘因(原文及赏析)

【生卒】:1249—1293 【介绍】: 初名骃,字梦骥,又字梦吉,号静修。 河北保定容城人。生于元定宗后称制二年(1249),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享年四十五岁。 三岁识字,过目能诵。六岁写诗,七岁作文,落笔有神。 年刚二十,天..

赵秉文(原文及赏析)

【生卒】:1159—1232 【介绍】: 字周臣,晚年自号闲闲老人。 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生于金海陵王正隆四年,卒于哀宗天兴九年,享年74岁。他幼年勤学苦读,十七岁参加乡试,名列榜首。 世宗大定二十五年二十七岁时中进士,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