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原文及赏析)

【生卒】:513—581

【介绍】: 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

梁代诗人庾肩吾之子。信早年曾任梁湘东国常侍等职,随同其父及徐摛、徐陵父子出入宫禁,陪同太子萧纲(梁简文帝)等写作一些绮艳的诗歌,被称为“徐庾体”。他还曾出使东魏,“文帝辞令,盛为邺下所称”。侯景叛乱时,信为建康令,率兵防守朱雀航,战败。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萧绎。元帝承圣三年(554),他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萧绎。

他因此被留长安,历任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又称“庾开府”。隋开皇元年(581)病卒。



庾信善写诗、赋、骈文。

出使西魏以前,多奉和应制之作,题材狭窄,内容贫乏,风格绮艳轻靡。只有少数写景诗,尚有清新意境。待到北方后,其生活、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虽官位显通,但亡国之痛时时袭来,因此作品内容和风格也有明显变化。

其诗,以《咏怀诗》27首为代表,倾诉了对故国的深沉怀念和身世飘零的无限悲痛,内容丰富深刻,情调苍凉凄楚。他的《寄王琳》、《寄徐陵》等五言小诗感情真挚,含蓄隽永,可谓唐人五言绝句的先驱。

他的描绘北方边塞的写景诗,则刚健清新,别具一格。

《庾子山集》共收赋15篇。

前7篇(《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小园赋》、《竹杖赋》、《邛竹杖赋》、《哀江南赋》、《伤心赋》、《枯树赋》)为在魏、周时作,后8篇(《春赋》、《七夕赋》、《象戏赋》、《灯赋》、《对烛赋》、《镜赋》、《鸳鸯赋》、《荡子赋》)为在梁时作。其赋的杰构当是他留北以后的几篇,《哀江南赋》尤为特出。

这是一篇用赋体写的梁代兴亡史和作者自传。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庾信的赋在艺术上也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一是他继承了前代叙事大赋和抒情小赋的传统,又把二者结合起来。他用叙事大赋那种铺张的手法去展示广阔的社会图景,而同时又赋予这些作品以强烈的抒情性。二是他在融汇南北文风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他用在南朝形成的纯熟的艺术技巧来表现自己的经历和感情,既有北朝的遒劲和苍凉,又保持有南朝的典雅和精湛。

此外,庾赋在结构上,又往往以骈为序,以散为序,或以诗为序,在严谨的行文之中,又常常间入流动的散句或五、七言诗句。这些诗句,既有相对独立的意境和情韵,又与全篇的感情水乳交融,使作品的结构显得匀称而又活泼。这不仅对辞赋艺术是个发展,而且对诗歌和散文也有一定的影响,从而以杰出的艺术成就为辞赋时代做了总结。

除诗、赋外,庾信还是南北朝骈文大家,能比较纯熟地驾驭“骈四丽六”的语言形式。但由于用典过多,不免出现一些欠通顺之句。

为您推荐

王寂(原文及赏析)

【生卒】:1128—1194 【介绍】: 字元老。 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县)人。生于金太宗天会六年,卒于章宗明昌五年,享年67岁。海陵炀王天德三年(1151)进士及第。 历任太原祁县令、通州刺史、中都副留守、中都路转运史等职。..

元好问(原文及赏析)

【生卒】:1190—1257 【介绍】: 字裕之,号遗山。 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祖系北魏的拓跋氏,乃唐诗人元结后裔,系元德明之子。 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卒于元宪宗七年(1257),享年六十八岁。他自幼好学,七岁能诗,受教..

李俊民(原文及赏析)

【生卒】:1176—1260 【介绍】: 字用章,号鹤鸣老人。 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生于世宗大定十六年,卒于元世祖中统元年,享年八十四岁。 他自幼勤学苦读,成绩过人。 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

耶律铸(原文及赏析)

郝经(原文及赏析)

【生卒】:1222—1275 【介绍】: 字伯常,泽州临川(今山西陵川县)人。 生于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享年五十三岁。他是元好问的老师——郝天挺之孙,曾受教于好问。金亡后,家徙顺天,生活贫苦。 于..

刘因(原文及赏析)

【生卒】:1249—1293 【介绍】: 初名骃,字梦骥,又字梦吉,号静修。 河北保定容城人。生于元定宗后称制二年(1249),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享年四十五岁。 三岁识字,过目能诵。六岁写诗,七岁作文,落笔有神。 年刚二十,天..

赵秉文(原文及赏析)

【生卒】:1159—1232 【介绍】: 字周臣,晚年自号闲闲老人。 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生于金海陵王正隆四年,卒于哀宗天兴九年,享年74岁。他幼年勤学苦读,十七岁参加乡试,名列榜首。 世宗大定二十五年二十七岁时中进士,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