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原文及赏析)
【介绍】: 字微之,别字威明。
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为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8岁丧父后,受异母兄排挤,随生母远赴凤翔,依倚舅族。
家贫无师,由母课读,并从姨兄、姐丈学诗诵经,贞元九年(793),以明两经擢第。
次年得陈子昂《感遇》诗及杜甫诗数百首读之,始作诗。贞元十五年,初仕于河中府。
十九年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左拾遗,后得宰相裴垍提拔为监察御史,出使剑南东川,劾奏不法官吏。
为此得罪宦官权贵。元和五年,宦官与元稹争宿驿舍正厅,击伤元稹,反贬元稹为江陵府士曹参军。
元和六年,裴垍去世,元稹政治上失去倚靠,转而依附藩镇严绶和监军宦官崔潭峻,为时论所薄。元和十年一度回朝,不久出为通州司马,转虢州长史。
元和十四年,再度回朝任膳部员外郎。次年得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充翰林学士承旨。长庆二年(822),拜平章事、居相位三月。为依附另一派宦官的李逢吉所倾轧,出为同州刺史,改浙东观察使。
大和三年(829),入为尚书左丞,又出为武昌军节度使。逝世于镇。
元稹的创作,以诗的成就最大。他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最早写有和李绅《新题乐府》之作,并在《乐府古题序》中,竭力推崇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创作经验,反对“沿用古题”,主张“刺美见事”,对新乐府运动的开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和艳诗6类,而尤其重视乐府一类讽谕诗。所作《乐府古题》19首和《新题乐府》12首,如《田家词》、《织妇词》、《采珠行》、《估客乐》、《捉捕歌》诸篇,或叙写劳动人民的痛苦,或反映社会现实的不平,或揭露朝廷政治的黑暗,内容充实,主题深刻,描写集中,表现有力。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运用宫人对话形式,揭露唐玄宗的奢侈荒淫,提出“努力庙谋休用兵”的主张,寓意显着,结构完整,描写细致,风格新颖,堪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媲美。
元稹诗中最有特色的是艳诗和悼亡诗。他擅长写男女爱情,描述细致生动,不同于一般泛写的艳诗。《赠双文》、《春晓》、《莺莺诗》、《杂忆五首》、《会真诗三十韵》等,感情真挚,文辞清隽,形象鲜明,颇能感人。
元稹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
当时,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而朝廷制诰仍沿用骈体。元稹始创新体,以古文作制诰,格高词美,为人仿效。
《旧唐书》说:“元之制策,白之奏仪,极文章之壸奥,尽活乱之根荄”,“贤不肖皆赏其文,未如元白之盛也”。元稹所作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是唐人传奇中的名篇。后世戏曲作者用它的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等。
元稹的赋,今存《观兵部马射赋》、《善歌如贯珠赋》、《镇圭赋》等律赋5篇。在唐代律赋作家中,元稹和白居易被认为是比较突出的。
他的赋,典雅、巨制,有些独创。李调元《赋话》中说:“驰骋才情,不拘绳尺,亦唯以元、白为然。”“律赋多有四六,鲜有长句,破其拘挛,自元、白始。乐天清雄绝世,妙悟天然,投之所向,无不如志;微之则多典硕之作,璀璨陆离,使人不敢逼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