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原文及赏析)

【生卒】:772—846

【介绍】: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遂为下邦人。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

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5、6年的颠沛流离生活,使他对社会生活和民间疾苦有所了解。

贞元十六年(800)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初,授翰林学士,任左拾遗。

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为人刺杀,他上书,请急捕贼,以雪国耻,为当政者所恶,贬为江州司马,迁忠州刺史。长庆元年(821),被召回京任主客郎中,知制诰,不久,又出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

在任上,兴修水利,关心民政,颇得当时人民的爱戴。离苏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

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晚年定居洛阳,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8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诗人李商隐为撰墓志。今已辟为游览胜地。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中期诗歌创作数量最多,成就最大,影响深远的诗人。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将天子知”。他努力把自己的主张化为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白诗风格深入浅出,通俗平易,音节流畅,色彩鲜明,富有情味,雅俗共赏,深为广大群众喜爱,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白居易的赋,多为律赋,《白香山集》中有《荷珠赋》、《鸡距笔赋》、《汉高祖亲斩白蛇赋》、《大巧若拙赋》、《性习相远近赋》等14篇。在唐代律赋作家中,元稹、白居易被认为是比较特出的。“驰骋才情,不拘绳尺,亦唯以元、白为然。”“律赋多有四六,鲜有长句,破其拘挛,自元、白始。乐天清雄绝世,妙悟天然,投之所向,无不如志;微之则多典硕之作;璀璨陆离,使人不敢逼视”(李调元《赋话》)。这些话显然给元、白以较高评价,而且,他们也确在律赋制作上有些独创,比如白居易往往有清新的长句,而元稹又多典雅的巨制,然而从内容和形式上总的说来,他们并没有超出唐代律赋的牢笼。

为您推荐

王寂(原文及赏析)

【生卒】:1128—1194 【介绍】: 字元老。 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县)人。生于金太宗天会六年,卒于章宗明昌五年,享年67岁。海陵炀王天德三年(1151)进士及第。 历任太原祁县令、通州刺史、中都副留守、中都路转运史等职。..

元好问(原文及赏析)

【生卒】:1190—1257 【介绍】: 字裕之,号遗山。 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祖系北魏的拓跋氏,乃唐诗人元结后裔,系元德明之子。 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卒于元宪宗七年(1257),享年六十八岁。他自幼好学,七岁能诗,受教..

李俊民(原文及赏析)

【生卒】:1176—1260 【介绍】: 字用章,号鹤鸣老人。 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生于世宗大定十六年,卒于元世祖中统元年,享年八十四岁。 他自幼勤学苦读,成绩过人。 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

耶律铸(原文及赏析)

郝经(原文及赏析)

【生卒】:1222—1275 【介绍】: 字伯常,泽州临川(今山西陵川县)人。 生于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享年五十三岁。他是元好问的老师——郝天挺之孙,曾受教于好问。金亡后,家徙顺天,生活贫苦。 于..

刘因(原文及赏析)

【生卒】:1249—1293 【介绍】: 初名骃,字梦骥,又字梦吉,号静修。 河北保定容城人。生于元定宗后称制二年(1249),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享年四十五岁。 三岁识字,过目能诵。六岁写诗,七岁作文,落笔有神。 年刚二十,天..

赵秉文(原文及赏析)

【生卒】:1159—1232 【介绍】: 字周臣,晚年自号闲闲老人。 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生于金海陵王正隆四年,卒于哀宗天兴九年,享年74岁。他幼年勤学苦读,十七岁参加乡试,名列榜首。 世宗大定二十五年二十七岁时中进士,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