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类型电影走向作者电影
类型电影是按照不同的类型或样式的规定创作出来的影片,是由不同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种类或形式,包括西部片、伦理片、科幻片、战争片、纪录片、新闻片、教学片等故事片和非故事片类型。类型电影在制片厂制度下形成和发展起来,是好莱坞美学在全盛时代特有的产物。和类型电影相对应的是作者电影。作者电影论起源于欧洲电影体系,法国电影新浪潮等导演将电影比喻为自来水笔,认为导演是电影的作者。作者电影论经过巴赞等人的积极提倡,为很多导演所接受。作者电影认为导演是电影的灵魂人物,相当于创作严肃作品的作者。作者论的观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导演经常处理同一主题或题材,二是导演有一套鲜明的个人风格,三是电影能够表现导演的个人视野,通过电影能够看到他如何处理事物和他对世界的看法”[5]。
李安电影是好莱坞电影工业的产物,可以方便地归入某一电影类型,比如《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冰风暴》是家庭伦理片,《断背山》是西部片,《卧虎藏龙》是武侠片,《色?戒》是谍战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奇幻冒险片。同时,因为李安电影都触及伦理议题,也可视为伦理片。
在类型电影中,伦理片是指以伦理为主题的电影,注重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探讨。和其他类型片不同的是,伦理片有着更为广阔的领域和更模糊的边界。伦理的精神几乎体现在每一部影片之中,爱情、婚姻、家庭、宗教、代沟、社会问题等都在伦理的范围之内。伦理越界具有争议性和探索性。讲述伦理越界的故事,容易制造话题,吸引眼球,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正是李安电影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的重要原因。可以说,伦理越界一方面使李安电影成为一种反向的伦理电影,即电影实现的并非是伦理复归的结局和道德教化的意义。另一方面,也使李安电影颠覆了类型电影的内在逻辑。如好莱坞西部片大多表现男性的力量之美和同性之间的情谊而非爱恋,从性取向的角度来说毫无疑问是异性恋的。但是《断背山》表现的却是男同性恋,呈现出一种细腻缠绵和女性化的风格。就武侠片来说,仗剑行侠、快意恩仇、笑傲江湖、浪迹天涯是其精神内核和突出特点,但在《卧虎藏龙》中,李慕白却委婉隐忍,难以真实面对自己。《色?戒》也改变了谍战片内在的伦理结构。一般来说,谍战片情节紧凑、扣人心弦,主人公机智勇敢、身手不凡,忠诚于民族国家,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王佳芝对于自己承担的历史责任并无自觉,以致在紧要关头放走易先生,以个人主义的话语重新阐释了民族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这些持续性的、带有个人风格的、体现李安个人视野和世界观的电影叙事,使李安电影在好莱坞电影工业中,能够突破类型电影的范式和惯例,成为一种作者电影。
海德格尔在探讨特拉格尔诗歌时,提出了“每个伟大的诗人都只出于一首独一之诗来作诗”[6]的观点。本文认为,李安电影也是如此,虽然拍摄的时间不同,故事迥异,但是相同的伦理议题,使李安电影彼此具有互文性的特点: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探讨同样一个问题,即伦理越界这一“可能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安电影都是“同一部电影”。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2013年)青年项目“李安电影叙事伦理研究”(项目编号:13YS39)成果。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