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的文学语言与电影语言
李安改编的电影,最大特色和优势体现在其中和谐共生的文学语言与电影语言。总体看来,李安改编影片在内容上大多忠于原着,故事发展脉络符合原着的情节发展,表现出对于原着叙事的基本忠实。而其改编电影的文学语言不仅体现在对文学作品的叙事借鉴上,更重要的还体现在李安在保持原着叙事轮廓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刻画、意境、主题等方面有了自己的把握和更深更精彩的解读。
以人物刻画为例,《卧虎藏龙》通过对于情节和主线做了相对较大的调整,对于主要人物李慕白和玉娇龙的塑造也更加深刻复杂,因此也能超越原着的武侠主题更好地表现传统中国儒侠的精神和人性压抑的主题。
在意境上,李安改编影片总能较好地把握原着,甚至超越原着,表现出浓浓的文学情怀。如《冰风暴》中的关于极端天气冰风暴来临前环境中绝美和凄冷的镜语,正如文学作品中的环境烘托,呈现出凄清萧肃的意境,并铺垫出作品的主题中想要表现的家庭关系和社会以及人的心灵状态。如《断背山》影片最初,李安用断背山优美辽阔的自然风景来映衬情感,在风景如画的断背山的大自然中,两位主角的自然情感得到释放,并发展得深沉,一如辽阔的断背山。而随后用荒凉的西部世俗生活背景来映衬主角情感的悲凉结局――搁置与压抑。
主题方面,李安不断挖掘比原着更深更广的主题意义,表达出文学中的复义性。如《色?戒》,既体现出原着内容中的个体与国家的矛盾,更通过增加对于王佳芝身世的描写,反映出人物的内在情感变化和个体内心的脆弱性。
与丰富的文学语言相得益彰的是李安高超的电影语言,可以说,是李安对电影语言的深谙更好地促进了他改编影片中的文学语言。李安特别擅长用电影语言中的各种镜头、景深和构图,表现出人物的内心状态。例如《理智与情感》中对于埃莉诺压抑情感用窗前构图,以窗外摇曳风动的景色和埃莉诺的背影来反衬她压抑的情感。又如《卧虎藏龙》中非常经典的竹林打斗场景,以竹林的动反衬人物的静,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波澜。
声音效果是非常典型的电影语言,李安也一直很注意声音的使用,以达到对情绪的渲染和主题的升华。如《冰风暴》中的笛声,《卧虎藏龙》中的吉他、大提琴和二胡,《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印度音乐等。
李安还借用3D特效,制造出真实又梦幻的海上漂流和夜空奇景,既为观众提供了视听盛宴,还有助于影片的奇幻、漂流、绝境、信仰等主题的体现。
整体看来,李安的改编影片体现出文学与电影学科的亲缘和互相促进。而其改编影片的成功,正是因为上文所述的特色――对于共通人性的把握,对中西文化的融合,以及文学和电影语言的综合运用。因此其改编电影的巨大成功为华语电影走出去提供了启示。
[课题项目]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跨界的艺术:李安电影改编研究”(项目编号:JY1456)。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