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女性意识的嬗变历程
长期以来,由于种族隔离、种族歧视、奴隶制度等各种政策或意识的存在,致使生活在美国的黑人遭受了许多非人的待遇,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心灵创伤,黑人妇女更是在男性主义与自身女性身份的双重压力下痛苦不堪。她们饱受摧残,变得失去自我,沉浸在麻木之中,丧失了人的尊严与自由。在美国白人的笔下,黑人女性或是丑陋不堪的保姆,或是异常妖娆的荡妇,总之都是以不好的形象出现在小说中的。20年代中后期,黑人文学异军突起,在美国文学中大放异彩,受到人们的关注。黑人女作家在小说中积极塑造真实的黑人女性形象,体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
首先,美国文学改编电影中的黑人女性意识,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种族与性别的双重歧视下的美国黑人女性,她们的地位十分低下,生活异常艰辛。早期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中,对于黑人女性的关注程度并不高,她们只是作为配角或点缀出现在白人身边,她们是保姆,是情妇,是妓女……总之,她们的形象本身并没有表现出黑人女性真实的生活境况。《乱世佳人》中的黑人保姆就是这种社会印象下的产物。进入新时期,美国文学中的黑人作品蔚为壮观,受人瞩目。黑人作家从自身性别出发,细腻地刻画黑人女性的心理活动,展现出黑人女性不断探索、不断觉醒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个完全不同于白人笔下的黑人女性形象,令人耳目一新。黑人女作家赫斯顿的长篇小说《他们眼睛望着上帝》通过女主人公珍妮的三次婚变,展现了她追寻自我的故事。赫斯顿的作品开始关注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一种“黑人是完整、复杂、并不弱小的人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在许多黑人的文字和文学中是缺乏的”[2]。这种创作思想下的黑人女性作品改编成电影后,黑人女性在银幕上的形象自然也会更加丰满。例如,电影《为奴十二年》中帕特茜在面对主人的多次侵犯后,她想到以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黑人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影片改编自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表现了黑奴的惨痛遭遇,揭露了黑奴制存在的不合理,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其次,伴随着美国文学作品中黑人女性形象的发展,电影中出现的黑人女性形象也变得更加丰满、立体。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紫色》又名《紫色姐妹花》,根据爱莉丝?沃克的同名小说改编。电影以紫色象征女性独立思想的觉醒,十分新颖。《紫色》是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以黑人女性作为电影主角的影片,在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十分细腻。影片通过对女主人公西丽亚的婚姻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主人公女性意识逐渐觉醒的过程,揭示了黑人妇女在黑人男性的压迫下不幸的婚姻生活。黑人女孩西丽亚在遭受继父的侵犯生了两个孩子后,被一个黑人男子带走,从此开始了她痛苦的婚姻生活。在一开始西丽亚并没有反抗的意识,只是一味顺从,这更加重了丈夫对她的控制欲望。写信这一举动成为她女性意识苏醒的重要标志,表现了她对自由、独立的追寻。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