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野下的人文特性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俗风情。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文心态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性。以1998年迪士尼发行的电影《花木兰》为例。《花木兰》的故事源自我国经典民歌《木兰辞》,迪士尼就以这个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故事作为基本内容框架,再结合相关的传说进行改编。将中国的传统题材用美国的方式演绎出来,那么这种地域文化性的差异必然就产生了不同的人文特性。《木兰辞》这首诗歌里原本塑造的是一个勇敢、善良、机智而又坚强的中国女性形象,一个保家卫国、替父从军的孝顺女。这是属于中国原汁原味的花木兰。但有了地域文化差异,故事就有了不同的演绎理念。美国,作为以“精神”着称的国家,标榜的就是独立、自信、自由、乐观的“新生代”。他们强调个性,强化自我。于是,原本羞涩古典的中国女人,瞬间就转化为身穿吊带衫,性格活泼又开朗的“洋妞”形象。电影的开篇也并没有如中国编剧以往那样,直接进入征兵的主题。在这里倒是大张旗鼓地叙述了花木兰在媒婆那里处处碰壁的过程,从而激发出美国特色的个人性格魅力,花木兰一句“何时才能找到自我?”拉开了主题帷幕。而影片主题曲《真情的自我》里的歌词,更是极为鲜明地标注了美国特有的人文标签。
美国迪士尼用它大胆而成熟的操作方式,让“旧题材”有了新思想,将中国原本带有封建色彩的忠孝理念,赋予了新的时代感,从人物形象的设计上也更加具有时尚感,故事本身也更加丰富,从而使新时代的小观众们有了新鲜感,从中得到了共鸣。此外,影片在激励女性肯定自我、认识自我方面更是提升到了人性上的一个层次,让电影在“儿童化”之余,也具有成人思考的深度和情感张力的表现。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