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是现实电影的生命
在文艺领域,艺术真实是衡量文学作品一把重要的标尺。童庆炳先生认为,艺术真实属于作家的自主创造,作家在创造艺术真实时投入了自己全部心理活动,包括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因此他认为艺术真实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既有理,又有情;既是一种假定,又是一种真实。他用“合情合理”来说明艺术真实性。笔者认为童庆炳先生有关艺术真实问题的看法完全符合现实电影艺术法则。电影编导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按照生活逻辑和自己的美学思想,对生活进行集中概括和提炼加工,倾注自己的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真相。达到真实性标准的电影必定能够打动观众的内心,引发观众思考,关注社会人生。
此类电影,国产电影中不乏佳作。电影《卡拉是条狗》采用单线叙事制作,带有某种复制生活的性质。电影没有视角奇观和官能刺激,也缺少宏大叙事的纵深感,但艺术地反映了特定时代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真实性。90年代中期,首都摩天大楼陆续耸立,工人们却不得不面对社会转型考验。那时,多数工人无法掌控自己命运,只能被动等待命运裁决。经济开始拮据,生活开始落魄,他们已经不能心安理得过日子。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他们手足无措,不能应对,欲以逃避的方式应对生活变化。电影准确传达出老二夫妇身临其境的窘态,再现了转型时期底层个体生活状况和真情实感。
同样,东北导演张猛执导的电影《钢的琴》也是近年来一部现实感强,寓意深远的优秀电影。电影男主角陈桂林是一家钢厂工人,这家钢厂本是一家资深的国有企业。时过境迁,工厂破产了,树倒猢狲散,工人们各自谋生。陈桂林下岗后组建了一个乐队帮人家婚丧嫁娶时吹拉弹唱,面对困顿贫穷的生活,妻子改嫁他人。为此,双方争夺女儿的抚养权,焦点最后集中到了女儿身上,谁能够给她买一架钢琴她就选择谁。陈桂林爱女心切,他借不到钱,继而偷琴,偷琴未遂反被活捉,最后他决定为女儿制造一架钢琴。在一群落魄兄弟和工程师汪公的帮助下,他们齐心协力制造出一部“钢”的琴,维护了一个男人和一群男人的尊严。
买不起钢琴继而制造钢琴,实在是一件荒诞不经的怪事,现实生活中的概率几乎为零。但是观众并不觉得电影离奇荒诞,他们造琴之举反而让人觉得痛快淋漓。电影的内容明明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故事却深受观众喜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现象?这个问题涉及面过于广泛,笔者暂不赘述。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电影虚构的故事暗合生活发展逻辑,使得故事情节合情合理。陈桂林萌生制造钢琴的想法后开始寻找过去工友们帮忙,没有想到大伙儿竟然都愿意帮助他。事实上,他们走到一起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制造钢琴使他们重新归回集体。九十年代初期随着经济体制变革,市场经济地位确立,国企开始大规模改制,出现了下岗工人,与此同时,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开始勃兴,当代中国社会首次出现了贫富差距。陈桂林这帮下岗工人失去了群体亲和力和安全感,制造钢琴成了他们再度走到一起的契机,这是他们归属感和集体感惯性使然,也是他们失去昔日集体生活后的心理补偿。这部电影发人深省,陈桂林这帮人几乎没有外在支援和资源,仅仅利用钢厂陈旧的设备和一些破铜烂铁居然制造一架精致完美的钢琴,但是他们所在的企业却沦落破产。企业拥有这样一批手艺高超又富于创造力的工人,为何破产?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改弦更张,自谋生路?人们不禁要问国企破产症结到底在哪里?显然钢厂破产不能简单归咎于大锅饭,这才是电影隐含的一个深层次问题。由此可见,现实电影应该在电影和现实之间架设桥梁,使电影文本和现实之间产生联系,通过电影文本与现实进行对话和沟通,引发人们对现实进行深入思考,这就是电影的真实性。电影具备了这种真实性,才有可能让人对当下的境遇和历史遭际有正确认识,进而对未来能够做出更为合理选择。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