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电影文化的百年沉淀
关于英国电影的发展以下通过5个重要时间段的流派节点进行了梳理,同时描述了英国电影发展的整体情况。
(一)布莱顿学派
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间,诞生了第一个具有流派特色的电影学派――布莱顿学派。近期,在世界电影学界对于英国第一个电影流派的评价非常之高,既被誉为世界电影发展史上的元老,同时还将蒙太奇手法归为布莱顿学派。之后才是格里菲斯和鲍特的电影实践,而其也深受布莱顿学派的诸多影响。
起源于英国海滨城市的布莱顿学派的主要人物有:威尔逊、史密斯等。詹姆士?威尔逊与史密斯对于电影技术的研究给电影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在1903年所创作的作品《汽车中的婚礼》中,充分地传承了卢米埃尔的纪实美学,同时吸收梅里埃对艺术的深层挖掘能力。他们的作品基本来自于生活,但又不仅仅是局限于生活,更多的是包含了一些对于社会性质深层的探析。简单地说,这些所涉及的艺术表现手法很大程度上为英国电影埋下了伏笔。1903年史密斯在喜剧作品《玛丽?珍妮的灾难》中运用了非常繁杂的剪辑方法,比如:移动摄影、二次曝光、停拍、特写镜头、蒙太奇手法及全景镜头等,使作品所展现的人文气息非常浓重。
对于美国电影而言,布莱顿学派对其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在格里菲斯与鲍特创作初期就能看到很多的模仿点。《世界电影史》一书中曾有这样一段话,大致意思如下:电影人普遍认为在1908年之前的电影创造构思最大的功臣是鲍特,包括故事片的元祖拍摄于1903年的电影作品《救火员的一生》,其实,鲍特所采用的很多技术都是从史密斯、威廉逊及梅里叶的手法上进行借用的。所以可以直白地说,布莱顿学派就是沟通美洲与欧洲之间文化艺术交流的纽带。
(二)纪录电影运动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电影已经步入繁荣,解决电影的音效问题之后,在1929年英国就出现了第一部有声电影《讹诈》。
20世纪20年代以前,对于纪录影片的拍摄主要局限于风景与新闻影视作品之上,在那个年代会有比较少量的具有抒情色彩的纪录片存在,但这一类电影却并未受到整个电影产业的重视。所以在这个时期还不能说是纪录片已经能够独立存在的时期了。但是在20年代时期,纪录电影的艺术价值不可否认,在英国电影发展过程中,英国的纪录电影运动可以说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简?格里尔逊是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的核心人物,他作为电影导演在1929年拍摄出作品《漂网渔船》。从该作品中可以看到很浓重的蒙太奇手法的表现。导演运用快速的剪辑方法展示出渔船的不同部位,并运用仰拍手法将渔民的身形显示得高大魁梧。简?格里尔逊建立起一支永久的电影团队,引领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的前进。该团队制作的电影作品有《夜邮》《锡兰之歌》《纪录影片》等。由格里尔逊掀起的英国纪录电影浪潮,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纪录电影,该电影作品主要以讲述劳苦大众的普通生活为主,通过描述劳苦大众的生活,真正发挥纪录电影的真实作用,让公众投身于服务性的事业当中。
(三)伊林喜剧
1938年的伊林电影制片厂由英国的着名导演蒙?巴尔康掌管。他通过比较民主的经营理念,赋予了广大投身于电影事业职业者自主的个性,由此就产生了非常丰富的作品风格。这一时期的作品比较多的就是将现实中各种搞笑、落伍的一些事情通过柔和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一时期的作品在电影发展史之中被称为“伊林喜剧”。
1949年被翻译为《慈悲心肠》的电影作品《好心与王冠》,由英国非常有名的喜剧演员雅尼?吉安尼斯分饰8个不一样的角色,由此就让该演员家喻户晓一举成名。好莱坞的喜剧电影通常采用嬉皮笑脸及逗趣儿的方式制造出喜剧氛围,而伊林喜剧的笑点一般都是穿插在电影的生活场景之内,将幽默变得更为日常。就如电影作品《通往平利可的护照》之中,影片通过大胆的假设将平凡的生活场景变得幽默诙谐,影片内的剧情通过研究其实是有质可循的,当时在法国的一些地区,英国人出入必须检查护照,该地区的生活状况还是比较恶劣的,由此也反映出当时的英国人民迫切地希望走出艰难困苦的生活状态。
1915年由着名导演执导的《雷文坡的匪徒》也是伊林喜剧中的一大经典。该作品将现实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影片开场运用真实纪录片的效果展现出主角的生活习性。在1989年克莱顿的又一巨作《一条叫旺达的鱼》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该作品写满了英式独特另类的黑色幽默,绝对能够算得上是伊林喜剧的升华之作。
(四)自由电影运动及新电影
英国传统纪录电影混合现实主义传统就产生了英国“自由电影运动”。其有一个有趣的别名叫“厨房的水槽电影”。主要是由于电影的选材来自于琐碎贫困的生活。但是从某一层面来说却等同于英国的文化新纪元。这一时代的主要人物为着名导演卡莱尔?雷兹、林赛?安德森、瓦尔特?拉萨莉等。 20世纪50年代中叶,英国的小说与戏剧主要以带有逆反色彩的劳动阶级为主线,从而掀起了一股“愤青”浪潮,电影产业也未能幸免。首先通过林赛展开一系列纪录片的摄制与公映,此后队伍不断壮大就正式成立了一个被人们称为“自由电影委员会”的组织。该运动在未来的时间里发展日益壮大,足以影响到电影创造的领域。此后,这一系列的电影就被称为新电影。主要的代表作有卡莱 尔?雷兹的电影作品《星期六晚上与星期天早上》、托尼?理查森的电影作品《蜜的滋味》《愤怒的回顾》《一个长跑运动员的孤独》等。与其他“愤青”影片类似,《一个长跑运动员的孤独》借用了非常多的法国新浪潮技术,比如对于主角焦虑情绪就运用快镜头进行展示。对于慢跑动作通过摆动的镜头来抒发主角的心理状态。
赛?安德森的经历与很多法国新浪潮导演从影道路相似,他之前是一名影评人,不满当时英国电影对于生活的描述,赛?安德森的电影作品《如果》就用电影的形式强烈地批判了当时英国的社会。影片虽是描述4个叛逆学生与学校抗衡的故事,实则是对当时欧洲“左倾”现象的一个缩写。从艺术的角度上来分析,作品《如果》运用布莱希特式的离间手法将全新的影视效果展现在银幕之上。不可否认《如果》是将法国新浪潮式艺术革新与英国式的现实主义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优秀作品。
(五)青年电影
进入20世纪70年代,英国电影可以说到了一个走下坡路的阶段。电影作品与票房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英国电影产量的低落导致英国电影市场沦为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地与放映地。到80年代英国电影才迎来了转机。1982年由科林?魏兰编剧的电影作品《火的列车》被奥斯卡授予原创剧本奖的封号。科林?魏兰当时发言称:“英国人的电影时代终于到来。”年轻化的导演团队鉴证了80年代英国电影的复苏。这批电影导演就称为“青年电影”的代表人物。他们所创作的作品为英国电影行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蒂芬?奇洛尔曾有言:“80年代的英国电影不再局限于传统观众的审美眼光,更多的向着全新的方向发展,寻求更加庞大的受众群体,创造全新的市场价值。”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