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的幻觉:3D电影中超真实体验的生成

沉浸的幻觉:3D电影中超真实体验的生成

   电影借助技术,以活动的画面配以立体化的声音形成的艺术表现形式,让观众沉浸于视听盛宴中,画面形成的虚拟的场景中受着声音的诱导,才能够完全感受到画面的超真实性。声音中的优势在于它能够突破影像的平面效果,给观众以立体的感受,并能通过声音产生联想,从而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6]

   技术的发展使电影由无声变为有声,使有声电影从单声道变为双声道再到多声道,从立体声到环绕立体声再到5.1、7.1声道,让我们尤为声音带入画面的沉浸感而感到不安,特别在3D电影中,声音的震撼直击我们的心脏,在无画框限制下我们会随之感到不安,有极强的画面带入感,沉浸于故事的情境中,这是2D电影所不具备。3D电影《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打虎上山的片段中,凶猛的老虎从山上飞奔而下,看到杨子荣后,猛扑过来,随后跟着杨子荣爬到树上,当我们只看到画面时真实感并不强烈,但当猛虎发出“嗷嗷、嗷嗷”的叫声与树干“吱嘎、吱嘎”断裂的声音时,我们已完全屏住呼吸,置于画面中,当左声道听到叫声时,身体会不自主地偏向右侧,随着老虎的扑向位置不同,更随着音效在不同声道传出,而左右挡之与屏住呼吸,完全沉浸于老虎与杨子荣的搏斗中。    作为当代艺术的电影,百年的发展历程,从起初模仿录制生活片段到如今的梦幻艺术,综合了戏剧、音乐、摄影、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当然更离不开技术的不断革新与主体人的体验。电影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声音艺术的进步,人类身体感知的真实促进了电影技术的进步,声音艺术的表现更体现出人类身体感知的沉浸,从而达到超真实性的体验。3D电影中的声音更以较高的信噪比与极强的宽频响等使3D电影中的声音具有立体感、方位感、层次感等,使受众沉浸于奇幻的影像幻觉中,从而达到观影时的合二为一,全身心地进入立体化的声音与三维影像所围合的虚拟影像中而忘记现实世界,沉浸于银幕世界的故事中。

   近五年迅猛发展的3D电影呈现出的依赖于技术化生存的现象更加显着,电影艺术其物化的现象既依赖于技术生存的程度越来越高,“文化似乎正越来越经常地和偏好地指向它原本应当尽力超越的现实的‘物’,并且还竭力展示它的影响现实生活的‘实力’,而非原本被强化的精神之力”[7]。这就是3D电影艺术的技术依赖性的“物化”再现,也更是使受众能够在3D电影沉浸的幻觉中获取超真实体验的缘由。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就是指相对于我们来说所存在的不同群体,也就相当于研究者对一种文化、现象、民族进行全面的挖掘和研究,对区别于自身的文化进行全方面的阐述和展示。而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他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