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福会》中的普通女性

《喜福会》中的普通女性

   好莱坞影片中的华人女性不仅仅是小妾、歌女、妓女、仆人等处于边缘地位的角色,或是与主流文化格格不入的异域分子,还有很多普通女性,她们的酸甜苦辣代表着更为多数的中国女性。尽管华裔美国人多是美国的“模范少数族裔”,也已经在美国生活了几代,但他们仍难逃被文化、政治双重边缘化的地位。这些普通女性形象一方面表现出中国女性形象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文化冲突,即中国文化的落后。我们这里主要谈前者。

   电影中的四对母女生活经历各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母亲都从中国来到美国,女儿们都是在美国本土长大的。母亲们的经历都非常具有戏剧性,女儿们在美国的生活也都各有难处。    素云在逃难途中身染重病,以为自己存活无望,狠心丢下自己的双胞胎女儿。她担心如果生病的自己留在孩子们旁边,就不会有人敢收留她们了。素云的一举一动都体现出坚韧、顽强、聪慧的特点,她理智地放弃了两个视如生命的孩子,只为她们能有一线生机。素云的女儿君也遗传了母亲的倔强、有主见,面对母亲武断、粗暴、甚至荒谬的要求,君选择坚定地抗争,拒绝母亲只是把她当作竞争的工具。君的反抗有美国自由、民主环境的影响,但对小孩子来说,社会大环境远不如家庭小环境的影响大,她的身上也流淌着母亲那种果敢、坚毅、顽强的血液。

   林多的母亲把她嫁给从未谋面的小10岁的丈夫,她的小丈夫则根本不懂男女之事,她的婆婆又偏偏把她当作生育机器,经常因没生育而斥责、打骂她。林多在婆家毫无地位,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无奈她骗过婆婆家人得到了自由和通往上海的车票。旧中国的女性大多逆来顺受,无条件服从公婆、丈夫,林则懂得审时度势努力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媒婆初来相看时,小小的林多表现出了反抗意愿,让未来的婆婆差点拒绝了这桩亲事。林多的女儿薇莉棋艺高超,但不满母亲总是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成绩,于是拒绝下棋。薇莉离开了第一任丈夫,找到了愿意了解、取悦自己和自己母亲、愿意尝试中国文化的白人丈夫,体现出女性的独立、自信。

   莺莺嫁给了玩弄女色的丈夫,她因对丈夫的不忠深感绝望和愤怒而溺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她的女儿丽娜在母亲的鼓励下也意识到要与她平分一切费用的丈夫不等于平等,她最终也找到了一个“肯为我妈做任何事”的家伙,一个真诚地爱护她并能尊重她,温柔地对待她的人。

   安美的母亲因她被强奸而将怀孕的她赶出家门,无家可归又身怀有孕的她只能被迫嫁给了强奸她的人。她最后以自杀结束了自己苦难的一生也给女儿争取到了更好的生存空间。但安美意识到母亲的问题是“不懂自己的价值”,只知道满足别人的需求,女儿罗丝也有同样的问题,只知道迎合丈夫却失去了自我。罗丝最终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同时挽回了婚姻,赢得了幸福。

   影片中的女儿们都试图逃离母亲的控制,而母亲们都以自身经历和体会为依据而试图掌控女儿们的生活道路,二者之间形成激烈的冲突,这冲突背后隐含了中美文化的对立,也形成了电影的张力。但也反映出这些华裔女性都不满足于他人规定好的生活,在遇到不公时敢于不断抗争赢得自己的幸福生活。传统和各方压迫都不能成为她们被摆布的理由,她们依靠自身的努力、奋斗经营自己的生活,体现出普通的“人”的美好品质。

为您推荐

虽然生命毁灭,但女性主义重生

虽然生命毁灭,但女性主义重生    影片的最后一幕,塞尔玛和露易丝两人被警察包围了,塞尔玛对开车的露易丝说:“往前走,走。”她们看着身后的一座座山,在纯洁的蓝天下清楚地看到了内心的女性主义的苏醒,面对着前边的万丈深..

女性被父权社会的统治以及所受的压迫

女性被父权社会的统治以及所受的压迫    影片中的两位女性就像大多数女性一样,在常见的家庭中,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如果没有发生露易丝朝人开枪、塞尔玛打劫超市等一系列事情,女主角们还会好好地、正常地生活着,然而..

影片对原着中女性意识的解构

影片对原着中女性意识的解构   电影《归来》首先对原着中的女性意识进行了消解。严歌苓的作品中总是充满着其对女性主义精神的独特见解。首先,她注重挖掘女性身上的雌性内涵,并以一种“弱者不弱”的悖论模式来颂扬女..

《耻》的女性主义主题

非过正无以矫枉――女性本位观的意义

非过正无以矫枉――女性本位观的意义   周作人和张竞生都曾是“新女性”的积极拥护者。只不过,在“男女平权”的时代最强音之外,周、张两人又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了“女性本位”问题,发出妇女解放“当依了女子的本性使她..

自我拯救与女性本位意识的展现

自我拯救与女性本位意识的展现   在萧红的一生中,萧红常常被定义为一个“被拯救者”:被萧军拯救、被端木蕻良拯救……但笔者以为萧红在其生命中所扮演的正是一个“自我拯救”的角色。电影中的萧红执着倔强,她盘腿坐在..

电影叙事背景与女性本位观

电影叙事背景与女性本位观   电影《萧红》由萧红在香港病危时的场景切入,借由萧红之口讲述其坎坷、戏剧化的一生。萧红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但却在风华正茂之年便与世长辞。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萧红从未停止追求: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