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一人,转变节点
华人形象根本性的转变始于一个神话般的华人――李小龙。1966年,李小龙在好莱坞初露锋芒,饰演电视剧《青蜂侠》中的配角加藤。1971年,回到香港发展的李小龙拍摄了首部功夫电影《唐山大兄》,该片改编自真实故事,“唐山”一词来源于华侨对中国的别称;影片中,使用精湛真功夫的李小龙踢出了凌空连续三脚,被称为“李三脚”而一鸣惊人。1972年,李小龙连续拍摄了电影《精武门》和《猛龙过江》,影片中,李小龙使用双截棍力战多人,“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等瞬间永留史册,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的自信,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西方人的认知。1973年,美国华纳公司找到了李小龙,双方合作拍摄了电影《龙争虎斗》;作为功夫之王的巅峰之作,该片全球票房高达32亿美金。有别于以往被歧视的傅满洲形象、听话能干的陈查理形象以及需要同情的王龙夫妇,凭借超高的武术功底和无所畏惧的战斗精神,李小龙的功夫电影淋漓尽致地树立了一个积极正面、充满阳刚之气的华人英雄,为了保卫家园,为了保护身边的亲朋好友,不顾个人安危,直捣龙穴,奋勇反抗。李小龙的银幕形象影响十分深远,直接为英语语言体系加进去一个崭新的词汇“KUNG FU”;甚至在西方一提起华人,都会被认为会功夫。不过,与美国好莱坞塑造的同类型超级英雄比较,比如与007系列英雄中的詹姆斯?邦德形象对比不难发现,李小龙的身边缺少艳遇,缺少女性角色的帮衬,即使面对诱惑,也常常坐怀不乱,这就使得李小龙有些超然,不接地气。同时,作为一个无法逾越的高峰,李小龙也为后来的华人演员进入好莱坞树立了巨大的阴影,即必须会功夫,而且也只能会功夫。 继李小龙后,成龙是在好莱坞发展较好的华人演员,其参演的《尖峰时刻》三部曲全球票房846亿美金,成为目前仅有的三位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留下印记的华人演员之一,另两位分别是黄柳霜和李小龙。在成龙电影中,功夫虽然与李小龙电影中的快、准、狠表现不同,取而代之的往往是诙谐、轻松和娱乐,但是不变的依然是拳脚功夫多于人物刻画,没有太丰富的性格、太立体的形象。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李连杰身上,虽然他连续出演《致命武器4》《致命摇篮》《狼犬丹尼》《致命罗密欧》《宇宙通缉令》《木乃伊3》等多部好莱坞影片,但是始终被定义为功夫高手。2000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在美国再次掀起了“功夫”热潮;但进行21世纪后,真正的好莱坞电影中纯粹的功夫片已经寥寥无几,有的多是将“功夫”作为一个电影元素融合到影片中。同时期,中国人的撒旦和家臣形象也并没有完全从美国人意识深处消失,而这种撒旦和家臣形象并存的现象符合美国社会的需要,危险的撒旦要从美国社会中消除,驯服的家臣则成为服务美国社会的工具。[3]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