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表现中的强权与自由
原着与电影在主题上也处处体现了强权与自由的冲突。首先是建立在狼性宣扬上的民族主义与深沉广阔的人类意识和人道关怀。《狼图腾》在原着中讨论了很多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蒙古能够横扫欧亚大陆?进而讨论当今的中华文明是否是游牧民族为农耕的汉民族进行输血才得以延续下来的?这些问题无一不是在宣扬狼性,强调民族主义。作者认为,蒙古草原狼如精灵一般完美,它们捕猎时的高超战术,对有利条件的巧妙利用,它们身边体现出来的视死如归和顽强的精神,它们的团结和自我牺牲精神都是无与伦比的,都是值得人类学习的。小说主题讨论的仍然是狼性宣扬的强权,对民族性问题的探讨,或者更深层面上说探讨的是民族复兴可能的途径。电影则处处体现了环境保护的元素,在采访中导演说到“在世界各地都存在这种(不同种族间的)争议,外来者和当地人总会有类似的冲突发生……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虽然常有争议,但是并不意味着有优劣之分……人口膨胀,生态的失衡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我们必须保持适当的平衡,否则这将威胁到我们人类的生存。我从小说改编成电影,小说中的主要信息就传递到了电影里”。宣扬了一种生态平衡的理念,这是一种更为广阔的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狼作为生态链中的一环,对草原千百年来的延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以毕力格老人为代表的传统草原人朴素生态主义的观念。这种朴素生态主义观源于他们对生态环境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认识,而只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认识到,狼群数量的维护对草原兔子、老鼠、黄羊数量的控制,让草原得以保存下来,从而形成的对狼,对“腾格里”,即自然的敬意。
其次是小说中浓厚的法西斯主色彩与反殖民主义的冲突。陈阵把狼身上流露出来的动物性当作神性来崇拜,本身就缺乏深度的思考,什么是爱,什么是追求,什么是文化的冲撞,他有矛盾的时候,但大多时候却被狼身上的野性所遮蔽了。原着中不断地强化狼性代表的“输血论”,用先进民族来代替所谓的落后民族,不正是纳粹主义当时的借口吗,其实质是一种带有法西斯色彩的民族主义。导演让雅克?阿诺年轻时作为军旅摄影师参军到喀麦隆工作,这段经历使他“看到了和谐的现实,那里的人们以及他们的生活,我感到无限的快乐和自由,比我在巴黎时还要自由”,所以他在电影中极力反对法西斯色彩和殖民主义的狼性民族主题,并且消弭了其中的意识形态色彩。追求自由和爱成为他想着力凸显的另一主题,他对原着作了改编,最明显的就在于最后放走了小狼,让小狼重获自由,放逐了陈阵对小狼的狭隘的小爱,变为了小狼对自由追逐的大爱。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