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高度概括的差异化识别符号
作为海报设计师,不仅应该是电影海报的设计执行者,也应该是电影内容本身的洞察者和受众的传播者,当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和消化,预判电影未来有可能进行系列化运作时,设计师设计海报就应该考虑到,这类电影海报,不仅仅是要表现出华丽的视觉画面,也必须在设计中考虑为其建立有效的视觉识别符号系统,通过差异化的识别来建立公众辨识度,以便于受众在今后的电影系列推出时能较快地接受。所谓符号化传播,就是将繁杂的信息进行压缩及提炼,并通过策划和设计把这些信息表现为一种人们更容易认可、更容易接受、更容易记忆的视觉或听觉符号。因此海报的设计不能追求单一的画面创意,除了要考虑其一部电影在多个场所、地区传播的系列化,更要考虑其多部系列化电影前后承接的系统化,为其建立一目了然的VI系统(Visual identity,品牌形象识别系统)。VI作为建立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重要手段,其精髓可以有效地运用在“系列化电影”的海报设计中。国际着名的品牌研究专家艾克(Aaker)对品牌识别的归纳是“品牌识别是品牌战略者们希望通过创造和保持的能引起人们对品牌美好印象的联想物”①,这一思想在电影海报设计中也应该充分体现。
Logo作为VI系统的核心符号,是现代品牌建立识别的符号基础。通常在企业Logo设计的调性、风格和创意内涵中都暗含企业的文化、特点、性质,这一点可以借鉴运用在电影海报的设计中。当然,电影海报不能直接等同于广告,过于直白的商业目的有时会适得其反。其海报中类似于Logo的视觉符号既要能概括系列化影片的核心思想,又要巧妙融入在海报画面之中并醒目突出。像《侏罗纪公园》系列,公众最感兴趣的就是关于电影中活灵活现的恐龙特效,让人能仿佛真实地置身于侏罗纪时代一般,因此画面的海报图形要素中恐龙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但只是在海报画面上出现恐龙是不够的,虽然具有了吸引受众的基础,但还没有建立差异化的品牌识别,因为关于恐龙话题的电影不胜枚举,像《恐龙计划》(The Dinosaur Project,英国)、《失落的大陆》(Land of the Lost,美国)、《恐龙世纪》(Dinosaur,美国)等等,这些电影的海报也都出现了大幅引人入胜的恐龙图形。为了能区别于其他与恐龙有关联的电影,《侏罗纪公园》必须有更具识别性的视觉符号,《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海报设计上,围绕主题片名设计了一个醒目的Logo符号,红色的圆形之中结合一只暴龙的侧面剪影,再通过片名的横贯破立,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识别符号,通过这一符号的建立,可以使受众轻易地区分《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和其他关于恐龙话题电影,这也契合了鲍德里亚所说的“现代社会是一个符号消费社会”观点。
此外,通过提炼影片内涵以高度概括的标志形式,结合片名文字进行图形创意也是重要的手法。例如《007》系列电影,在观众群体形成了符号化的印记,几乎只要是看到“007”这个数字就会联想到电影的主人公詹姆斯?邦德,甚至“007”号特工的知名度要高于“邦德”的原名,“007”就是票房的号召力,以“007”这个主人公的数字代号来作为电影最核心的识别符号并加以设计成为必然。在《007》系列电影海报设计中,其最突出的识别符号就是以数字“007”中“7”与手枪设计而成了一个别具匠心的Logo识别图形,因为作为受人喜爱的谍战动作片,观众对“007”枪不离身、身手不凡的高超本领印象深刻,以最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图形和最熟悉的数字代码来设计并加以强化是再合适不过的了。《007》这个有意识的符号化设计也成为了结合电影海报进行传播的急先锋,而且不会与其他的谍战片搞混淆。虽然从视觉美感角度来要求,这个“枪形007”的字体在50年的漫长时间里为了顺应时代审美也几经细节调整,但这个符号作为007的代表在观众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了。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