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野蛮”模式:007电影中的身体叙事

“文明―野蛮”模式:007电影中的身体叙事

  在电影中,身体更接近于文化意义所指的身体,它不仅包括肉身,也包括主人公身上的衣着、装备,以及主人公运用身体表现出来的超凡身手、情欲纠缠等,而这些正是007系列电影极为重视的。詹姆斯?邦德的身体背后代表的是某种权力叙事和意志背景,身体是以一种主题姿态而存在的,它在消费时代言说着某种一直未动摇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2]

  在007系列电影之中,最为典型的身体叙事就是邦德与英国绅士之间建立的关联。尽管到目前为止,007电影已经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但是他身上具有的那种英国“完美特工”背后的特征依旧没有改变,这本身就是英国文化之中对保守崇尚的一种表现。无论在任何导演执导的,以任何国家为背景的电影之中,邦德始终保持着一身剪裁得体、一尘不染的西服或燕尾服,戴着领带或领结,脚穿皮鞋,以衬托出男主人公彬彬有礼的气质,并且在打斗场面中,邦德身上的服饰并不会成为他的束缚,只会让他的打斗动作显得更为干净利落,甚至他身上的配饰、身旁的武器等,也是他作为特工的秘密武器之一,如暗藏玄机,可以弹出刀片置人于死地的皮鞋等。这种身体叙事已经成为一种令英国人引以为豪的模式,深刻地影响到了英国后来的间谍电影,并且也是007系列电影能与美国好莱坞创造的《碟中谍》系列电影分庭抗礼的重要元素之一。相较于《碟中谍》电影之中主人公伊森?亨特往往衣着随意,并且经常在打斗之中手忙脚乱、狼狈不堪不同,邦德则更为固执地保持着自己复古的英伦着装风格,同时还有温文尔雅,甚至显得迂腐不堪但是又无懈可击的言谈、用餐礼貌,他的形象需要人们在任何时候提起007或邦德,所想到的都是一个典型的英国特工。

  这样的身体叙事一方面代表了邦德背后的科技文明。如《诺博士》之中机械师交给邦德的,在德国生产的,因为性能优异而直到数十年后依然在量产的Walther PPK,而原着之中提及邦德的武器却并非这把枪。而在时代的发展中,邦德所使用的武器也越来越具有传奇性,Q先生先后给予并教授邦德使用的火箭弹、激光器以及藏在铅笔、烟斗、手套、报纸中的单发武器等无不令人眼前一亮;又如始终陪伴在邦德身边的座驾阿斯顿?马丁,在《007之金手指》(1964)之中被装上了机关枪、无线电呼叫系统、自动切割器、防弹车窗、自动根据所在国而更换车牌的装置等;与之类似的还有在《007之明日帝国》(1997)之中能够监视车外状况的广角镜、自动充气的轮胎等,其中无不透着非凡的想象力,这些都是西方对自己科技实力的自信宣言。这一套身体叙事话语另一方面代表的则是人文文明。如邦德出没于某些落后、贫瘠之地,比如《007之海底城》(1977)中的沙漠等,尚来不及或不屑于改装时,其西装革履的形象会与当地民众的穿着形成鲜明对比,这实际上是一种“(西方的)文明―(东方的)野蛮”之间的对立,是西方对于自身文明优越感的具体体现。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就是指相对于我们来说所存在的不同群体,也就相当于研究者对一种文化、现象、民族进行全面的挖掘和研究,对区别于自身的文化进行全方面的阐述和展示。而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他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