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人生的诗意呈现
霍建起作为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中的一员,凭借独特的影像风格在中国电影界独树一帜,深受观众的喜爱。在霍建起的电影世界中,没有跌宕起伏的爱恨情仇,也没有大起大落的情感表达,有的只是若有若无的淡淡哀伤,在悄无声息之间打动着人心。[2]在这种叙事风格的影响下,霍建起电影中呈现的苦难人生也带着唯美婉约的诗意之风,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首先,在霍建起唯美精致的镜头下,呈现的是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的乡村景象。霍建起十分重视电影场景的设置、镜头的调度、色彩的使用等方面的内容,注重营造电影诗意化的审美风格,散发着浓郁的诗的韵味。追求意境美是中国传统古典美学中最高的审美范畴,是一种虚实相生、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霍建起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于是他将“意境说”巧妙地融入自己的电影创作之中,由此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乡土中国。在电影《那山那人那狗》中,导演霍建起就用自然平实的镜头聚焦在一对父子身上,围绕亲情展开叙事,讲述了父子俩在乡邮路上发生的点滴琐事。影片将人物置于优美的自然景色之中,构建了一幅幅生机盎然的自然画卷: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绿油油的麦田、清澈见底的溪水、郁郁葱葱的树木……导演将一个如“世外桃源”般美好的湘西乡村图景呈现在观众眼前,给人带来视觉的享受。同样,在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中,霍建起一如既往地用唯美的镜头语言讲述了关雨波与成丽雯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影片的故事背景设置在一个叫作“公母寨”的偏远乡村。这里风景如画,绿树青山、小桥流水、烟雨人家等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色令人心驰神往,富有古典意蕴。实际上,无论是《那山那人那狗》中景色宜人的湖南苗寨,还是《1980年代的爱情》中风景秀丽的土家族乡村,导演对这些景物的刻画都是为了表现人性之美。无论生活如何艰难,在这片田园式的故土上他们始终保持着善良、纯真的本性。苦难人生的诗意表达正是以这种方式含蓄地表现出来的。
其次,散文化的叙事风格也是霍建起诗意地表现苦难人生的方式。霍建起的电影以情动人,注重情感的诗意呈现与含蓄表达,这也是他的电影之所以能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讲述故事时,霍建起多以散文化的叙事风格来营造充满诗意的影像世界,以此来表现苦难的人生。[3]散文化的叙事策略就是淡化影片情节、弱化冲突矛盾,在平淡舒缓的节奏中将故事娓娓道来,如潺潺的溪水缓缓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灵,进而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电影《那山那人那狗》采用的就是散文化的叙事方式,以父子送信作为主线,在意识的流动中穿插着主人公的回忆片段,呈现出浓郁的抒情色彩。影片的故事情节十分简单,主要讲述了退休的老乡邮员因为放心不下刚刚接手自己工作的儿子,于是在他第一次送信的时候与儿子一同出发的故事。在送信这条主线之下,电影舍弃戏剧的矛盾,采用单线叙事的手段组织情节。随着父子二人的脚步,导演将一个个琐碎化、零散化的片段连缀起来:村民送行、为五婆读信、遇到侗族姑娘……正是散文化的叙事方式才将这些琐事串联了起来,而贯穿其中的是浓浓的亲情。一段崎岖不平的山路承载着父亲太多的汗水,也正是这条路拉近了父子之间的距离。清新的画面构图、内敛的情感表达、哀而不伤的温情叙事……《那山那人那狗》就是以这种含蓄温和的方式中感动着每一个人。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