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但它带给人们的感染力却不逊于任何一种具象的艺术形式,正如匈牙利着名钢琴家李斯特所说:“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火焰”。电影音乐正是凭着这种艺术感染力在电影作品中发挥其主体功能。
1.为影片营造基调、渲染环境氛围
音乐能够向我们传递情感色彩信息,能够营造特定的环境氛围。而电影音乐在影片中的一大艺术表现力就是为整部影片或影片的局部营造特定的环境氛围和情感基调,深化视觉效果,增加影片的冲击力和感染力。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如泣如诉的小提琴曲时常响起,低沉、压抑、厚重的曲调使影片蒙上悲惋、幽怨的感情基调,奠定了影片的悲剧色彩和悲伤基调,配合着特定画面响起,令人惆怅和感概。这一情感基调使观众充满了对剧中人物命运的同情和对日军残忍的痛斥。
电影中的音乐不仅能奠定影片的情感基调色彩,还可以揭示影片的时代背景和表现地方特色及民族特色,这已经成为了影片情节发展的必要元素。电影《花样年华》中出现的Nat King Cole的爵士歌曲、中国传统戏曲以及录音机里播放的歌曲《花样年华》,都带有一定的时代印记,是20世纪60年代上海生活的反映,与影片人物所处的环境相应,呈现出特有的上海风情;电影《红高粱》中,密集的鼓声、高亢的唢呐声为影片平添一份狂野自然之感,特别是富有北方特色的民谣、小调的运用,使影片地域感十足,给观众一种苍凉、粗犷之感。
2.刻画剧中人物内心情感
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状态往往是复杂的,在电影的艺术表现上是含蓄、隐晦的,电影音乐能表现出这些复杂或是抽象的人物内心情感,从而弥补画面和人物对白在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状态表现力不足时的缺陷。这彰显了电影音乐的最大优势,可以表现出剧中人物的心理体验和微妙丰富的感情状态,表达出影像无法呈现的剧中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日本军官长谷川用风琴演奏起日本童谣《故乡》,士兵也附和着哼唱起来,这是日本的乡谣,透过歌曲的内容和优美的旋律,不难看出日军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故乡的赞美、向往与他们现在残忍、血腥的屠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导演的刻意为之,揭示了日军普通士兵复杂的内心情感:对自己故乡充满思念和热爱,而现在却违背良心,去侵犯他人的家园。透过长谷川的近景表情,不难感受到他的所思所想,这些被军国主义思想吞噬掉的良心,虽有无奈之举,但导演却通过音乐来表现复杂的内心情感,痛斥日军的侵略行为。 在影片《色戒》中,大提琴奏出的优雅旋律,暗示着男女主人公的真情投入,不顾时代和身份的限制,彼此相爱,彼此认同。而陪衬的钢琴旋律则破坏了这种意境,暗藏着不安和杀戮,寓意男女主人公的悲剧爱情。此配乐把人物内心复杂和矛盾的心理刻画得酣畅淋漓,使影片人物形象的无奈情感跃然纸上,既有真爱又有怀疑甚至杀害,使影片充满了悲凉气氛。
3.深化电影主题思想
电影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导演通过影像讲述生活中的故事,传达一定的创作理念及目的,这是影片的主题内涵。每一部电影都有自己所要表达的主旨,影片中的情节叙事、人物塑造、影像构图以及光影构思可以起到表现主旨的功能,同样电影音乐也与主题密切相关,始终为主题服务,利于影片主题的凸显。
在我们传统的欣赏过程中,早已接受和习惯对声乐形式的一种偏爱和重视。电影中以声乐形式陈述的“主题歌”成了主导型音乐的主流。????一部电影的主题歌是按照影片所要表现的内容、思想以及影片总体风格来创作的,是电影内容的高度概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电影主旨的音乐表达形式。影片《中国合伙人》的结尾中,《光阴的故事》响起,伤感的旋律配合着很多中国成功创业先进人物今昔照片的对比,使观众不免陷入对青春年华的追忆。作为电影《中国合伙人》的主题歌曲,是对影片“青春”“不羁”“奋斗”等标签的高度诠释,展现了“敢于坚持梦想,为梦想打拼,为人生奋斗”的主题内涵,歌词内容和旋律契合了影片“怀旧”的感情基调和对青春怀念的情怀。
电影音乐除了主题歌曲是对影片内容和主题的高度概括外,其他配乐形式的音乐或插曲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对影片主题显现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插曲《秦淮景》贯穿影片前后,多次响起,尤其在影片结尾处的出现,歌词描绘下的秦淮美景和生活令人产生无限遐思,“十三钗”软软的、嗲嗲的声调更是美妙动听,带有丝丝暖意,倾情而唱,温暖人心;除了《秦淮景》插曲外,还夹杂着二胡配乐,旋律如泣如诉,幽怨、悲伤的旋律直指人心,不免使观众产生难过之情和同情之心。《秦淮景》插曲和二胡配乐的出现,旨在赞美这些红尘女子的人性之美,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的大无畏精神,反衬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残暴。幽怨的二胡旋律为影片中人物的遭遇和经历发出了同情之音,是如此悲伤又如此无奈,如泣如诉,悲天悯人。电影音乐的巧妙运用起到了和画面同等的话语权表达,对导演意图的表达可谓酣畅淋漓。
4.承担抒情之大任
音乐旋律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有直达内心深处的震撼力,这是音乐抒情功能的体现,听者之所以会有如此反应,是因为音乐所传递的情感与听者的内心产生了共鸣,尤其是电影音乐作为电影的一个表意元素存在,它向观众传递着影片所要表达的情感信息,通过其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将观众带入到影片所构建的情感世界中。影片的剧情和画面与音乐是相通的,都是为影片的主题和情感流露服务,借着“可视”的影像,电影音乐变得不再抽象,观众更易于结合影片内容去感悟,更易产生心灵感染。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的配乐堪称经典,小提琴G弦与D弦上的旋律缓慢而凄凉,如泣如诉,诉说着犹太民族的悲惨遭遇和命运;而E弦上的旋律急速而尖锐有力,犹如声讨法西斯的滔天罪行。音乐的运用使观众在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力,对犹太人命运的遭遇产生同情,内心充满悲伤的同时,也对法西斯势力的残暴罪行痛恨不已。这与《金陵十三钗》中的二胡配乐有着异曲同工的艺术表现力,都直指观众内心,激起观众内心最柔弱的情愫,实现与影片内容表达的情感互动。
电影音乐作为影片重要的剧作元素,并不是对画面内容的简单阐释或场景氛围的简单营造,它与其他电影元素一样担负着丰富影片内涵的大任。与画面内容的不同组合形式,能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在为观众营造丰富的视听盛宴的同时,也在影片中发挥着自己独有的叙事、抒情和表意功能。
随着现代电影艺术的发展,电影音乐在影视作品中所发挥的主体功能越来越突出,它与电影画面、人声、音响等元素共同完成影片的叙事和表情达意。电影音乐主要肩负着营造影片的基调、风格,流露人物内心情感和凸显影片主题的任务,其话语权不可小视,它的存在使电影作为视听艺术更加丰满,从而产生独特的审美效果。
① 彭澎、杨维抒:《电影艺术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85页。
陈斌、程晋:《影视音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