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片名翻译与创造性叛逆
电影片名的佳译往往能够提升电影的魅力,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与青睐。但是,电影片名集中体现了语言的鲜明特色,中英文电影片名却各自反映了其语言和文化特点,故中英文片名翻译难以在语言层面上实现绝对忠实原则,因此有必要在片名翻译中引入创造性叛逆的概念。“创造性叛逆”这一说法是法国社会学家Robert Escarpit提出的。他指出:“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说翻译叛逆,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语言里;说翻译是创造性,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个崭新的文学交流,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赋予了它第二次生命。”(洪忠民,2009)国内学者谢天振教授这样解释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如果说,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表明了译者以自己的艺术创造才能去接近和再现原作的一种主观努力,那么文学翻译中的叛逆性,就是反映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达到某一主观愿望而造成的一种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谢天振,1999:137)”上述创造性叛逆是在文学翻译的视阈中得到的阐释,事实上,创造性叛逆同样适用于电影篇名的翻译:一部电影往往承载了相当的文化因素,影片中的人物、背景、事件都会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有些电影还具有文学元素,因为很多电影是由文学名着改编而成,所以电影篇名的翻译与文学翻译有很多相似之处,创造性叛逆同样适用于电影片名的翻译。广大观众对电影的接受程度决定了该电影的成败,所以观众成为评判电影篇名翻译水平的重要一环,而接受美学这一理论概念,对于阐释创造性叛逆的必要性,具有重大意义。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