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尔伯格电影中儿童视角的具体呈现
(一)“儿童视角”的界定
一提起“儿童视角”,首先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 “儿童文学”、“儿童影视”等等这类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或是专门为儿童拍摄制作的影视剧。这类文艺作品的目标观众群体是儿童,描写的也多为儿童的生活 。在《电影艺术词典》中对儿童类影视是这样定义的:“从儿童本身的需要出发,从儿童本身的精神需要出发所拍摄的适合于他们欣赏特点和理解能力的影片”。本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儿童视角”跟跟以儿童作为目标观影或收视群体的影视作品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也有着明显区别。具体而言,电影中的儿童视角就是围绕儿童眼中所见的世界来展开的叙述视角。
(二)斯皮尔伯格电影中的儿童视角
1.男孩眼中的英雄世界
大多数小男孩在童年时期都有一个英雄梦,斯皮尔伯格也不例外,他甚至将自己的梦呈现在电影作品中。在《印第安纳?琼斯与魔殿》里, 男主角琼斯的得力助手,是一位有着一身好武功的中国小男孩,除了中国功夫以外,小男孩还会驾驶庞大的汽车,面对敌人时时常表现出的似乎与儿童的身份迥异的机智和勇气。电影《E.T》中艾略特发现小ET没有死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哥哥,兄弟两作出了一个在大人们眼中看来极为疯狂的举动――“开车潜逃”,为了救出小ET并把它送回到自己的星球上,哥哥心情复杂地驾驶着卡车冲向山顶游乐园,嘴里说道:“我想我这辈子在也不会有驾照了”。虽然是第一次开车,但是为了友情,艾略特的哥哥可谓是两肋插刀,此时此刻的哥哥在艾略特的眼中成了英雄。也是荧幕前所有孩子心中的英雄。
2.纯真美好的友爱世界
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中,透过儿童的视角,还呈现出纯真美好的友爱世界。同样是在上述所言及的电影《E.T》(外星人)中,小ET是个小小个头、长手臂、大眼睛的外星来客,不同他人的诗艾略特眼中的小ET,不是来掠夺地球资源,也不是外星人派来毁灭地球的间谍,只是一个有着超人能力的外星迷路小孩。当艾略特的妹妹给小ET穿上洋裙戴上假发时,小ET瞬间变萌物。艾略特教小ET说话,小ET帮助艾略特走出了孤独的困境,可以说影片中的小ET这个角色完全颠覆了以往在人们心中外星人丑陋险恶的形象。当大人们想要对小ET这个外星生物展开研究,在艾略特和小ET的身上都被插满仪器的时候,艾略特的哭喊和大人们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当所有人都以为小ET已经死了的时候,艾略特独自悲痛的给小ET告别。后来惊喜的发现他还没有死,欣喜若狂的艾略特和哥哥立刻开车将其救出,面对大人们的穷追,“少年单车队”打起了游击战,当道路全被围堵后,奇迹发生了,“少年单车队”一秒变“飞行单车”。到达了山顶上的游乐园,也是和小ET告别的时候了,尽管十分的不舍,但还是努力帮助小ET回家,在深刻的友谊下,艾略特不是选择自私的占有而是给予了朋友力所能及的帮助,而小ET那颗红色跳动的心也是他对艾略特深厚友情的一种体现。
3.残酷冷漠的成人世界
斯皮尔伯格电影中“儿童视角”所窥视出来的世界,还包括残酷冷漠的成人世界。通过电影中儿童的双眸,成人的世界如同被放在在了手术台上,被一点点赤裸的解剖。
《人工智能》中莫妮卡的儿子马丁重病后她领养了机器人小孩大卫,莫妮卡把大卫视为己出,然而当莫妮卡的儿子马丁苏醒过来后,大卫逐渐“失宠”并最终被抛弃。此时,人类开始“屠杀”所有聪明的智能机器人,人们的“屠杀”在大卫眼中闪过,但在他的程序中并没有关于恶毒、狠心的程序,只有爱。可是眼前的世界却充满了恶毒和无情。大卫的眼睛就如同一个滤镜,让观众更加清晰的看到成人世界的残酷冷漠。当人们朝大卫扔石头的时候,大卫哭着呐喊:“不,我不是机器人,我是小男孩!”,大卫的呐喊揭露了现实生活中成人世界的丑恶、残酷。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