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东北地域文化资源的价值与意义
(一)传统文化保护和继承的需要
“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东北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东北文化的主体是地方系文化和华夏文化融合的结果,同时兼收并蓄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东北地域文化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从而形成了东北特有的传统文化体系,并涵盖了诸如长白文化、辽海文化、龙江文化、边外文化等分支,呈现出极其鲜明的个性化和地域性特征。盛京三陵、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蒙古族长调民歌、呼麦,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等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些年一些民间文学、民俗、传统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曲艺、技艺等珍贵丰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发掘出来,如民间故事和传说、大秧歌、满族说部、朝鲜族跳板和秋千、蒙古族汗廷音乐、前郭尔罗斯的博舞、东北二人转、东北大鼓……举不胜举,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充分体现了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和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动画作为文化载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利用其特殊的表现方式和手段来弘扬东北传统地域文化,展现东北地区的风光地貌、民风民俗,通过动画作品及形象实现东北地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对传统文化的推进和弘扬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推动艺术民族化和创新的需要
地域文化特征决定着艺术作品的气质和风貌。所谓民族化问题,说到底就是艺术作品是否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的问题。艺术创作大都是就地取材的,即使异地取材,也无不忠于和归依题材的地域文化。不论怎样对环境和背景进行淡化,地域文化都对艺术创作的风格、审美价值、创作思维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提炼典型东北地域文化元素运用于动画创作中,是动画作品更具民族特色的关键所在和创新的必要手段。纵观中国动画在辉煌时期的创作,都以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如早期的《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天书奇谭》等,都融合了不同地域民族风格,借鉴了多种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这些为中国赢得了广大声誉的动画作品,开创了中国动画民族化的光辉历史。由此可见,传统地域文化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源,能成为原创动画作品的核心竞争力。
虽然近几年围绕民族化创作的动画片做了很多尝试,但有影响力的作品凤毛麟角,和中国动画辉煌时期取得的成就还相去甚远,大多动画作品暴露出重数量不重质量,重表面不重内涵等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动画缺乏对传统地域文化资源的发掘和转化运用,作品原创性不强,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借鉴,难以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共鸣。《兔侠传奇》的大投入与《功夫熊猫》的成功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运用传统地域文化创作动画,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应该从文化的更深层面进行分析,并从表现形式等方面推陈出新。所以植根于地域的传统文化是动画艺术创作发展的主导性因素,国产动画应从传统文化中创造性地汲取养分,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征,寻找与动画艺术创作的契合点,才能为真正具有民族风格的动画提供更多的创作可能,同时利用动画品牌效应,发展具有东北地域文化特色的原创动画作品将是动画创作的全新尝试。
(三)文化核心价值传播的需要
民族文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向外推广自身文化的一种有力“武器”,相关产业都以各个地区的传统文化特点为出发点来打造文化品牌。虽然当下西方文化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众的生活方式,但是地域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而又全面的,不但主导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还制约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方向,因此地域特色文化元素题材的创作越来越被重视。地域文化要素可以增加作品内涵,并对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起到很好的传播作用。实践证明,那些单纯模仿甚至照搬美、日动漫风格创作的动画作品,与我们的文化特征实不相宜,很难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
动画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地域文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承担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效传播的媒介和载体,从这个层面上看,动画更是一种文化的延伸。动画作品中宣扬的文化立场与精神内涵突出主旋律,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大影响,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动画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期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依托,融会了地域传统文化精神的动画作品,必将有力地推动新时期的文化传播。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