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对个体生命的思考

蚂蚁:对个体生命的思考

  蚂蚁意象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张扬2001年创作的电影《昨天》中,《昨天》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红极一时的演员贾宏声的真实生活经历为蓝本,贾宏声的父母和妹妹也在电影中以各自的真实身份出演。影片主要讲述了贾宏声在快速成名、陷入精神空虚后开始接触大麻和其他软性毒品不能自拔,而后在家人的帮助下慢慢回归生活正常轨道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主人公贾宏声总是陷入对于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人为何而活着?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快乐?在沉沦和自我放逐的日子中,他始终在试图寻找自己的生存意义,确认自我的个体身份。但是,终极意义的追寻使得寻找答案成为一个无尽的旅程,人类的渺小和无助被一步步地凸显出来。在这样的语境之下,“蚂蚁”的形象便不再仅仅是电影影像对自然界生物的物理展现,它具有象征性的符号意味从而成为电影意象,其真正的功用是“它可作为抽象之物,可作为象征,即思想的荷载物”。张扬在电影中用“蚂蚁”意象来隐喻个体生命,“蚂蚁”所代表的微小生命之于人类的关系,正如人类的渺小之于浩瀚宇宙。

  蚂蚁意象在电影中一共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在贾宏声和朋友兴顺的相处过程中。电影表现了这样一幕情景:在立交桥下的草坪上,兴顺玩起了一片草叶上的蚂蚁。他用草叶挑起一只蚂蚁让它上上下下地疲于奔命地爬行,当躺在草地上的贾宏声看到兴顺的行为时,立刻起身说道:“你老玩它干嘛呀,你?你想象一下要是有一个人这么弄你的话,跑来跑去的,你什么滋味!”蚂蚁意象在此承载的是贾宏声自己对于生命意义的思索,作为对生存意义不断追寻的贾宏声来说,自己作为弱小的生命个体,已经体会到了生活的苦难无常,一个人的孤寂无助,此刻,他也正如蚂蚁一般徒劳爬行在生命的道路中。

  蚂蚁意象第二次出现是贾宏声与兴顺在戒毒的医院里相遇时,两人隔着铁门背对着坐下来吃苹果。贾宏声看到来回爬行的蚂蚁在贫瘠的土地上忙忙碌碌,他特意咬下了一块苹果放到了蚂蚁群中给它们做食物,并持续注视着它们。为了突出蚂蚁意象,电影的镜头采用了一个特写,画面上一只巨大的手将苹果放到了蚂蚁渺小的世界中,这只手象征着给它们帮助、拯救它们的上帝之手。

  贾宏声两次以自己的力量帮助了蚂蚁这弱小的生命,而张扬的电影则通过影像记录了贾宏声的家人对他的拯救过程。个体的生命无法靠幻想的精神之父拯救,无法靠毒品的麻木拯救,而是需要温暖的爱来完成生命的拯救。当蚂蚁在咬食苹果得到拯救的时候,贾宏声也回到了家中,得到了新的生命。从天坛回音壁回到家中,他播放的磁带里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声,他与母亲相视一笑,这啼哭声亦是他新生命的开始。

为您推荐

个体情感与群体义务的和谐

个体情感与群体义务的和谐   古代中国的传统理念突出一个“和”字,保持社会稳定和统治阶级的利益是文化传统的精髓,因此传统文化突出了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而新古典主义则要求个人的情感要遵从民族和社会利益。从国..

《罗生门》引发的人性思考

《罗生门》引发的人性思考    电影《罗生门》是一部思想深邃、人物性格复杂的作品,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对于人性的探讨,带给我们很多深刻的思考。影片所讲述的故事以一种温情而又坚硬的面纱包裹住了人生荒谬的真实..

关于个体优劣论的电影主题

关于个体优劣论的电影主题   布兰登和菲利普之所以做出杀人的行为,就在于他们对于当年舍监茹博特先生所说的话的偏执理解:“谋杀的权利应该留给高等的人”。布兰登和菲利普自认为高人一等,他们是具有超人才华的,文化上..

信念对现代社会个体的意义

蚂蚁:对个体生命的思考

蚂蚁:对个体生命的思考   蚂蚁意象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张扬2001年创作的电影《昨天》中,《昨天》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红极一时的演员贾宏声的真实生活经历为蓝本,贾宏声的父母和妹妹也在电影中以各自的真实身份出演。影..

影片中人物的生命艺术

影片中人物的生命艺术   影片中的场景选取在一个长满野生高粱,名为十八里坡的地方。一眼望不尽的红高粱,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坚忍不拔。晚夕时,经过一场血雨腥风后的十八里坡在那一片血红的落日余晖..

后现代主义个体的人物

后现代主义个体的人物   晚期资本主义同样被称为媒体传播似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虽然取消了时空上的距离感,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却越来越大了,人与人之间不能很好地相互沟通。《重庆森林》中所有人物都是在自己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