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怀旧消费的时代背景

热衷怀旧消费的时代背景

  在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下,消费主义借助市场化进程正在改变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和价值取向。[4]以中国的现状而言,文化消费者本身是多层次的,大众的流行文化可能并不高雅但大众也有自己的精神需求,娱乐和休闲方式。人除了政治的,社会的属性外,还有私人的,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属性,当人变得越来越自由,越来越丰富后,人的自主性,自律性也会相应提高。[5]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着巨大改变,社会构造,社会形态,生活方式以及消费方式。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消费者,当人们的怀旧心理转化到消费活动当中,“怀旧消费”也就应运而生。[6]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快节奏,多变动,高竞争,过度紧张。人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心理压力增大,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因而对情感的需要日趋强烈,在消费领域中直接表现为消费者的感性消费趋向。这种趋向表现在商品上,要求借助商品实现其寄托情感、展示个性、交流沟通等感性消费的需要。[7]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消费领域,怀旧消费体现在消费群体对某一年代产品的追忆,比如“80后”的“梅花牌运动服、海鸥相机、回力胶鞋、蜂花洗发精等等在淘宝上也掀起一场复古风。在电视剧、电影、音乐等视听文化领域,蓝精灵、变形金刚、奥特曼、水冰月这些卡通是80后童年的符号。央视春晚小虎队再次相聚重出江湖演唱熟悉歌曲,让那个年代的观众们飙泪感动。无论是《80后》、《致青春》《同桌的你》还是刚上映的《匆匆那年》,能够获得观众飙泪捧场,究其原因之一是一种特定时期情感的祭奠消费。这几部影片将青春与90年代末至新世纪的中国历史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时代的乡愁,一个建立在种种流行消费符号基础上的轻盈的时代,这是80后青春怀旧片盛行的根本秘密。[8]

为您推荐

本国电影是如何在文化融合的背景下进行传播的

本国电影是如何在文化融合的背景下进行传播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好莱坞电影打造中国特供版是一个必然会出现的现象,中国特供版就是扛着“中国元素”的大旗对我国进行“经济轰炸”。不过现在全球都在提倡文化和谐..

电影《活着》对文学原着改编的背景

电影《活着》对文学原着改编的背景   电影自诞生以来,出现了不少自文学原着改编的作品,如《红高粱》,《阳光灿烂的日子》等。文学原着通常给电影的故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素材,因此,由此电影借助原着再创作是一种最经济的..

方言电影《钧瓷蛤蟆砚》的情节与背景

方言电影《钧瓷蛤蟆砚》的情节与背景   《钧瓷蛤蟆砚》[1]是由国家一级导演,曾在河南电视台任电视剧导演的司玉生执导,并由郭达、陈韬等明星加盟主演的乡村题材方言类电影。1905电影网将其归类为喜剧剧情类电影。该..

电影叙事背景与女性本位观

美国电影兴起的背景

美国电影兴起的背景   爱迪生于1893年发明一次一人观赏的活动影像电影视镜,1896年推出新式放映机,从此美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年被视为“美国电影元年”。美国人不情愿承认电影是法国发明的,1895年,法国..

扁平化的视像消费

扁平化的视像消费   郭敬明所执导的《小时代》,似乎更应该具备“青春电影”的先天优势和条件,因其擅长的青春题材长篇小说每部都销量百万册。如此庞大的读者群平均年龄在15岁―25岁之间。相比20世纪90年代青年电影描..

商业化的怀旧消费

商业化的怀旧消费   由赵薇导演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改编自女作家辛夷坞创作的青春小说。然而文本意义的阅读作为一种单点、离散式的体验方式,更多的是针对个体自身进行的情感性调试和把握,难以形成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