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改编中情节重构的可行性分析

电影改编中情节重构的可行性分析

   高尔基说,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1]。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主要反映人物与事件的相互联系,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对于电影和小说来说,情节都作为其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用来推动故事发展的必要元素,但由于它们使用媒介的性质及所提供的条件差别迥异,在处理情节时就出现了各自不同的情节安排。正因为电影与小说具有很多方面的相似性,小说才有可能被改编为电影,但电影并非机械地把小说搬上银幕。

   小说是纯文字性的表现形式,一般具有复杂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激烈的矛盾冲突,通常采用章节的设置,一条主线甚至多条主线交叉进行把各种错综复杂的情节贯穿起来,使小说的情节紧密相连。特别是篇幅较长的小说,情节更是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电影则不同,属于另一种艺术形式。电影是视听类艺术,视觉形象、听觉刺激共同作用于观众,而且是一遍过。阅读小说时读者可以停下来反复推敲和咀嚼,甚至回头重看,电影则不能,观众没有充裕的时间来思考,简单易懂才能为观众理解和接受。正如安德烈?勒文孙所说:“在电影里,人们从形象中获得思想;在文学里,人们从思想中获得形象。”[2] 因此,电影的情节设置不仅要环环相扣,也要有一定的故事性,引人入胜,能创造全新的视觉看点。与小说相比,电影的情节设置更为形象化,仅仅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对白、环境渲染等就能达到小说花几万字描述的情节内容。

   情节重构,是改编电影最常见,也是最直接到位的处理方法,这种重构无外乎在原着的基础上通过适量的增加、删除、扩充、浓缩、虚实相化以及改动等手法,把情节串联起来,使之贴近观众的欣赏需要,从而达到电影的要求。电影作品的改编往往会使用到多种手法,各种手法的灵活运用是相互联系的。正是由于这种重构,改编后的电影,虽然是来源于小说,但已和原着大不相同,成了完全不同的产品。那么,改编后的电影背离了原着就一定不好吗?不是的,即便两者的叙事手法相似,改编电影也有独具匠心之处,它们两者可以相互独立,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艺术魅力。正如布鲁斯东说的,“说某部影片比某本小说好或者坏,这就等于说瑞特的约翰生腊厂大楼比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好或者坏一样,都是毫无意义的。它们归根结底各自都是独立的,都有着各自的独特本性。”[3] 更重要的是,改编电影也可为小说提供可资借鉴的创作模式。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反面角色

科幻电影中的反面角色   科幻作品中的另一类主要人物就是反派角色。这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在欲望的驱使下,危害社会,视生命为草芥,危害大多数人的利益。欲望是人类最大的弱点,为了金钱、地位、权力等,他们无所不用其..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国产影片中的动作设计将南派的真打和北派的表演糅合在一起,场面激烈并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动作影片中,中国功夫一直有南北两派之分。南派历史悠久,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以洪拳、刘拳..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