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落差产生悬念

信息落差产生悬念

   关于悬念的定义论述很多,美国着名剧作家威?路特认为,悬念是一种吊人胃口的东西,是故事讲述者预先埋好的炸弹,这颗炸弹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感情的,但是要留到最后爆炸,通过爆炸释放的能量就是悬念。[1] 世界悬念大师希区柯克认为“悬念=紧张 疑问”。上海同济大学的聂欣如教授在其文章《电影悬念的产生》中认为:悬念是一种情绪,这一情绪是由两种不同的情绪合成的,或者说这种情绪具有两个要素:紧张和疑问,这两种情绪要素合二为一的情绪便是我们所说的悬念。[2]《电影艺术词典》里解释为:悬念是处理情节结构的手法之一,利用观众(读者)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期待心情,在剧作中所设置的悬而未决的矛盾现象。[3] 上述种种都表明,悬念是为了激发观者的紧张质疑期待心理而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段。

   《全民目击》中通过悬念的不断设置来吸引观众,推动剧情持续向前发展。纵观全片发现,导演用得最多的就是通过信息落差来制造悬念。所谓信息落差是指作品中的人物知道的信息与观众知道的信息不对等,两者之间的信息差异造成观众的紧张和疑虑心理,悬念因此而产生。在任何一部作品中,信息落差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是借助于它的叙事形式来发挥作用的。电影《全民目击》中信息落差是通过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线索等来体现的。

   (一)叙事结构

   悉德?菲尔德说:“结构就是把故事按照一定位置安排好的东西。”[4] 历来对电影结构的认识也是把它视为故事安排或情节安排,但电影的叙事结构远远复杂于文本的叙事结构,因其综合艺术的性质决定了它在“讲”故事的同时,还要兼顾“表现”故事。跟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不同,电影《全民目击》采用的是套层非线性叙事结构。在这里叙事不是以事件的因果关系为动力,不关注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而是以“析疑”为动力:由结局杨丹被杀来分析谁是凶手。导演通过信息落差的设置,使剧中人物对信息的掌握有限,观众与剧中人物对案情真相的了解犹如“管中窥豹”,“谁是凶手”的观点也就众说纷纭,多层叙事的张力得以展开,悬念进一步的悬而未决,观众也就牢牢地被导演把控。如影片中辩护律师周莉因突如其来的暧昧照片,意外地把杀人凶手引向了林泰的司机。童涛追查林泰十年,在他心里林泰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比起法庭上林萌萌受审判,他更关注的是林泰的罪行。停车场视频的出现,让童涛、周莉都认为林泰是杀人真凶。两位律政人员因丝毫的信息变动决定着案情的走向,杀人凶手由林萌萌变为林泰司机而至林泰,何为事实的真相?观众被众多悬念牵扯着陷入真相的迷雾之中。所以,在套层非线性叙事结构中,故事本身的矛盾冲突已不占主要位置,重要的是剧中人在不同层次、不同视角对事物的不同观点上。

   (二)叙事视角

   任何艺术作品的叙事都少不了视角的问题,电影中的叙事视角更为复杂丰富。“电影的叙事永远是在双重视点与双重视域――人物在‘看’的‘主观’视点镜头与摄影机‘看’人物的、‘客观’的非视点镜头的交替呈现中完成的。”[5]“不同视点的转换也是形成电影叙事中的情节性与戏剧性效果的基本手段。”[6]《全民目击》不是由某一固定视点人称叙事,采用的是多视点人称叙事。正是多角度、多重声音的叙事,才使得案情一波三折、扑朔迷离,观者的心也随之起伏不定、紧张期待。看完整部影片发现,原来编导给我们设了一个“局”:林泰其实是编导的代言人,他跟编导都是全知视角,完全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周莉、童涛则是限知视角,对于案情只知一星半点;影片中的观者(法庭观众、媒体、媒体受众)与观影人又是进一步的限知视角。信息落差也就理所当然地形成,悬念由此产生。正如波德威尔所说:“多重叙事人的布局诉诸我们源自于现实生活的期待感以便有目的地、渐进地和逐步地传达故事信息,并隐瞒起部分信息的答案,而激起好奇心和悬念。”[7] 因此,众多的观者被编导(林泰)“玩弄”于股掌之中。

   (三)叙事线索

   《全民目击》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以辩护律师周莉为线索叙事,一条是以检察官童涛为线索叙事。因为掌握信息的差异,导致两人对案情真相的看法不一,也正因为两人见解不同的矛盾冲突,推动着情节向前发展。两条线索在影片中不是“并驾齐驱”地发展,而是“对弈”般前后推进,又“填图”般相互补充、完善。影片在叙述各条线索进展时,大量采用“补丁式拼块”的叙事方式,先让观众看到突如其来的结果或事情的突变,然后再来进行补叙。如第一次庭审中,杀人凶手由林萌萌突变为证人林泰司机,童涛虽然深信真凶另有他人,但是苦于无据辩驳,只有败诉。紧接着突如其来的匿名视频,让他在错综复杂的案情中洞悉了事情“真相”,而此“真相”也暗合他心中的“罪人”林泰,因此他深信不疑,并在第二次庭审中指控林泰为“罪人”。影片此时对于重要“证据”――视频的出现与消失并没有着重介绍,而是在另一条线索周莉查案的过程中给予补充叙述。又如影片开场童涛见到林泰时的眼神是愤怒甚至是仇恨的,这种强烈的情绪一直出现在童涛的言行举止中,不禁让观众感到莫名与好奇,随后片中通过童涛的叙述,对林泰的过往进行补充。美国剧作大师罗伯特?麦基说:“你不是靠给予信息来保持观众的兴趣,而是靠扣押信息,除了那些为了便于观众理解而绝对必需的信息。”[8]

为您推荐

弱势群体通过微电影进行信息表达的理论解释

弱势群体通过微电影进行信息表达的理论解释   传播学通常用符号作为一种表征,这既是一种基础性的信息沉淀,更是一种意义上的建构。我们处于传播史上前所未有的多维传播时代,人们的思维逻辑被分解,思想深度被削平。“平..

微电影传播要素与弱势群体信息表达之间的内在逻辑

微电影传播要素与弱势群体信息表达之间的内在逻辑   本文在研究微电影的传播要素时发现,弱势群体与微电影联系起来,其内在的逻辑和线索可能是这样的:在现实社会中,弱势群体是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宏大社会背景下主流叙事又..

信息落差产生悬念

信息落差产生悬念    关于悬念的定义论述很多,美国着名剧作家威?路特认为,悬念是一种吊人胃口的东西,是故事讲述者预先埋好的炸弹,这颗炸弹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感情的,但是要留到最后爆炸,通过爆炸释放的能量就是悬念。..

传递自己的文化信息

传统传播概念可以简单称之为“干扰式”,受众被动地接收信息

传统传播概念可以简单称之为“干扰式”,受众被动地接收信息,由此造成的信息反弹和信息流失量非常之大,以致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   “病毒式传播”则一反传统概念,属于“诱导式”传播,给人们乐意倾听的理由,产生发自内心..

信息化,个人化,虚拟现实

现在想讨论一些比较遥远的事,有很多说到的事,还都在人们的脑子里。 但是,也许有一天它们就成为了现实,而且来得比大家想象的还要快。 我们都知道,电影这件事永远和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