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基层电影放映对策
(一)加大市场运作力度,提高电影的吸引力
基层电影放映管理中心应负责制定出具体的工作计划、资金使用计划,并落实实施方案,完善管理机制,从而加大市场运作力度。如基层电影放映管理中心应跟乡镇、农村等签订电影放映计划,把放映的时间、场次等安排好,同时完善建立放映后的回执单制度,相关负责人要签字盖章,实行严格的报账制度,严肃处理违规违纪人员,确保基层电影放映市场能有序运作。与此同时,基层电影放映是一项创新的、与时俱进的工程,具体运作时需重视开拓创新、凝心聚力,有效提高电影对基层群众的吸引力[2]。如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考核电影放映回执单、舆论监督、社会公示、GPS等技术方式解决基层电影放映的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在跟踪监督中确保基层电影放映场次是有效的、真实的。又如基层电影放映应重视人文关怀,因为基层电影放映具备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大多数放映人员在农村放映专用车不足的情况下,可运用三轮车、摩托车等载着设备在各个村庄之间来回穿梭,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都要在基层群众中间活跃,多放映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对群众有帮助的科教电影,通过人文关怀调动群众观看电影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把基层电影放映事业送到千家万户。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确保机构灵活运行
任何文化建设事业都不能缺少政府的资金支持,基层电影放映事业也不例外,只有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才能得到强有力的资金后盾,确保能顺利放映电影。首先,各级政府要严格依据国家规定,明确基层电影放映中场次补贴专项资金的发放渠道、使用范围等,并建立基层电影放映专项资金的监督机制,定期检查资金的使用情况,弄清楚资金的发放及使用成效,一旦发现地方违规使用资金,应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把监督检查结果公布于众,促使他们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为资金保障提供条件。其次,应因地制宜制定场次补贴标准,以确保机构能够灵活运行。电影主管部门要从实际经济情况、财政收入、物价、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等出发,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合理规划基层电影放映的场次、地点,实现新形势下的数字电影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3]。尤其是对于偏远镇办、乡村等,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配备一些先进的电影放映设备和群众观影设备,优化基层群众观影环境,同时合理增加基层电影放映的场次补贴,灵活对待基层电影放映制度,科学分配时间,夏季多放、冬季少放,并按照基层传统习俗,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期间适当增加电影放映场次,从而确保机构能在资金的支持下灵活运行,提高基层电影放映效果。
(三)加强设备技术管理,加强放映队伍建设
基层电影放映管理中心、相关政府部门等应每一年制度具体的放映计划,并加强对放映设备技术的管理,落实设备检测工作。同时,电影放映管理中心应跟各个基层电影放映队签订设备租赁合同,并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加强建设放映队,加强监督和指导。一是对人员实施择优录取制度,有机结合聘用与竞争上岗机制。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业务技能和较高的政治素质,并一专多能,负责落实基层电影放映的市场组织、运作及协调等工作。对于基层电影流动放映队,应尽量保留现有人员,因为他们业务技能强,经验丰富,从事了多年基层电影放映工作,并持有放映合格证;对于个别放映队不完善的片区,可适当调动人员进行补充;对于上岗的基层电影放映人员,应做好报批和备案工作。通过统一的安排、协调和管理,促使基层电影放映市场走上一个良性的经营渠道。二是对放映人员加强教育和培训。在新形势下,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是相对高端的电子设备,公开招标选配一批熟悉电脑的电影放映员,为基层电影放映的优质、安全等提供保障。同时,可邀请相关电影技术人员、传媒技术人员、设备厂家业务员等到基层电影放映现场指导授课,培训放映人员,促使他们能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能,持证上岗。通过教育和培训,通过建章立制,新型基层电影放映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放映人员的技术水平、思想素质等都得到提升,为基层电影放映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