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解放潮流中对民族记忆的反思
(一)还原历史真相
电影艺术,虽为艺术也要尊重历史事实,悲壮的全民族抗战是可歌可泣的,同时要正视历史中任何为抗战胜利做过贡献的力量,无论力量来自何方,是何党派,是何国籍,都应得到历史的公正。例如,电影《血战台儿庄》是新时期抗战电影中最具代表的写实影片,真实再现了台儿庄战役的尸山血海,这部影片在颂扬八路军英勇无畏的同时,也赞扬了国民党官军的民族大义。同样,对来自国际方面的反法西斯联盟的援助也应正确地表现在抗战电影中。抗战电影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对抗战历史的记忆和意识,必须重视抗战电影对大众历史观的影响。
(二)突破艺术形式
首先是对影像语言的突破。随着抗战题材电影更加人性化发展,电影人也开始从多角度发现题材,展示更丰富的角色特点。尤其是现在的第五代导演,更加注重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如影片《一个和八个》中描述了土匪、小偷、奸细等反面人物参加抗日的故事,不论从题材,还是叙事结构上都是一大突破;再如《晚钟》,不仅表达了战争对中国是场灾难,对日本同样是场浩劫,那只拖着皮带走动的日本狼狗,不正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日本此时如丧家之犬的处境吗?影像语言是电影输出思想的重要渠道,影片需要镜头从多方面对电影艺术进行诠释。
其次,人物形象得到突破。目前传统抗日英雄形象正在趋向于普通化,神一般的能力消失了,第五代导演注重表现艺术的同时更联系事实,对日本侵略者的形象刻画也向武士道精神以外开拓思路,对汉奸形象的塑造也所创新。如在《斗牛》中,牛二发现的鬼子兵也会跪下来求牛二不要杀了他;在《南京!南京!》中,会塑造一个基督教徒日本兵因受不了战争对生命的漠视而开枪自杀。人物形象的突破使人物性格多元化,摆脱单一性的“脸谱人物”。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