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题材电影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抗战题材电影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拍摄的抗战题材电影存在的三个问题是需要电影人重视的,一是过分艺术性的电影反而缺失了原本历史的真实性;二是在塑造人物时正反派角色刻画太明显,缺乏过渡;三是缺乏历史公正性。

  首先,艺术色彩过于浓烈,影片艺术效果缺乏真实性。抗战电影是新时期民众寻找抗战印象的最直观途径,然而我国的电影受戏剧等传统剧种影响,过于注重剧中人物的艺术性和传奇性。在我国展开抗日战争的过程中,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只能依靠有利地形、发动群众等展开反击。因此,我国的抗战电影独具特色。如《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地道战》等影片,都是在农村展开传奇性的故事,影片里的人物都是抗战英雄形象。如李向阳,一身布衣,头戴八路军军帽,手持双枪,吓得敌人闻风丧胆;再如刘洪和他的飞虎队成员们飞身一跃就能跳到火车上与敌人展开战斗。这些题材本身对大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并且都是以农村为背景,具有乡土气息,塑造的英雄人物也是平民百姓,贴近观众生活。但是这样的叙事方式、人物塑造太过于艺术化,缺乏真实依据,甚至在新时期的影视剧中出现了“手撕鬼子”的闹剧,这对人们了解真实的历史事件产生严重的误导。

  其次,正反人物界限过于清晰,人物“脸谱化”。这也是受到传统戏剧影响,抗战电影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过于强化正反人物的对比度。正面人物过于完美,而反面人物被表现得一无是处,将丑陋、邪恶、狰狞、愚蠢等一切缺点都集中在他们身上。如在影片中,称日本侵略者为“鬼子”,用“鬼”的形象来形容日本侵略者;再如用特定的带有贬义的人物名称对他们进行命名,像《烈火金刚》里的猪头小队长、《小兵张嘎》里的龟田少佐,这些名字都是带有贬义的,既表现了他们的残暴、愚蠢及丑陋,也从另一方面表示了对他们的嘲笑和不屑。这一时期的人物塑造大多比较单一,人物形象“脸谱化”。

  再次,缺乏历史公正性。由于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政治对立,使得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抗战电影中没有表现国民党将士抗击日寇的行为,即使出现了国民党的将士,通常也是消极抗战、无所作为的反面形象,国民党的抗战思想在影片中被描写成始终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党派。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中,国共出现过两次合作,国民党将士也有大量的抗击日本侵略者行动,这是不容忽视的历史。同时对国际反法西斯国家的忽视,也是电影题材的一大弊端。另外,抗战电影中,一味地夸大我方英雄的能力,贬低对手,这也是对历史的不公正,试想如果对手真的柔弱不堪、愚蠢至极,又怎么会向我泱泱中华发动这么多年的侵略战争呢?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就是指相对于我们来说所存在的不同群体,也就相当于研究者对一种文化、现象、民族进行全面的挖掘和研究,对区别于自身的文化进行全方面的阐述和展示。而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他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