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情绪为主的叙事方式
丁荫楠拍摄的《孙中山》是一部独树一帜的历史人物传记片。影片《孙中山》充分融会了导演强烈的主体意识。由于孙中山一生的史实浩瀚,选择一件或几件事情,很难概括出他的思想性格的全貌,所以导演选择了以心理情绪作为事件的枢纽,直接触及人物的心灵,这样在作品的发挥上就取得了更大的灵活性和扩展空间,使该作品有了史诗般的宏伟气势。
?v一?w采用虚实相结合的方法
为了突出影片中孙中山与时俱进的一代伟人心理,影片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把具体的历史事件推向后景,运用艺术变形的手法,把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面“虚化”,从而把人物内心提到前景,变成一个个令人不停揣摩的心理片段,并将它“实现”。影片将这种虚实相结合的方法融入每一个镜头里,又将这些镜头串合在一起,形成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画面语言,很好地将情节与情绪统一在一个整体里边。这种方式的选择将主体人物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价值观念一下就烘托了出来。我们在影片中所看到的画面语言是被导演消解后的中华民族伟人的宏观精神,是被提炼出来的标签符号。观者通过这种被“实现”的思想,就比较容易弄清楚这些影片中的画面概念和思想内涵,从而挖掘出主人公的精神内涵和性格情操,包括他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精神脉搏。
?v二?w用音乐来表现情绪
纵览众多的电影佳作,不难发现,佳作中往往有着经典的背景音乐。音乐是反映人心灵深处的静态艺术,而心灵深处的触动也是与艺术作品产生共鸣的条件之一,电影中音乐的运用能做到这一点。它是要求“完美的”,完美地与背景契合,与人物契合,与剧情契合。作为综合的艺术形式电影,它的魅力彰显同样是综合的,而其中的音乐部分就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既能引起观者的情感起伏,又能感染观者的精神想象;它既能将画面的东西提升到精神层次,又能将精神层面的东西提升到电影的审美活动之中。它就是具有这种魔力,而影片《孙中山》就很好地掌握并运用了这种魔力。影片中的曲目全部由着名作曲家施万春教授包揽。作为一位音乐人而言,他是成功的,因为他是擅长并执着于“走心的”。这种“走心”是对电影本身的尊重,也是对他音乐的尊重,更是对他本人及听者的尊重。他将他的情和意转化为血液流动于每一部作品之中,影片《孙中山》则是他众多成功作品中之一。《孙中山》一片里的音乐采用了浪漫派、民族的和现代技法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展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使得作品有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他将背景音乐同影片的内容、画面有机地融为一体,将视觉冲击和听觉享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建立起“立体的”影音效果。在给观众深刻印象的同时,又很好地传达了导演的创作意愿,更重要的是更好地表现了电影艺术的主题,将整部影片推向艺术佳境,使影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当然,他本人也因此而享誉国内。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