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整体后局部的叙述方式
历史题材的影片都应具有厚重的人文内涵,但由于涉及的内容繁多,因此“开门”很关键,“门”如果开得不好的话,会造成头绪凌乱,缺少主题感。“门”如果开得好,主次层次就会鲜明得体,引人凝目欣赏。以郑君里、岑范拍摄的《林则徐》为例。影片开端,一队英国商船驶来,甲板上的鸦片箱成堆;镜头一转,中国苦力在及腰身的水中搬运鸦片;下一个镜头中,皇宫里道光斥责穆彰阿,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镜头再转,琦善与穆彰阿密谋。一匹飞驰的快马将琦善的密信送到了粤海关监督豫望处,豫望打发伍绍荣给英国人报信。就在这紧锣密鼓的镜头语言下,前后六七分钟的时间,就将时代的背景、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故事的主要矛盾交代得一清二楚。用洗练明快的手法将林则徐这个人物的性格和历史的叙述结合在一起,再通过局部的视角运用来塑造人物的艺术形象。从反映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这样一个主题高度,以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的叙述方式,对作品进行高度概括。
?v一?w局部刻画――多视角的运用
历史与个人的关系是电影中一致存在并不断嬗变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历史题材的影像中,这种关系性更为凸显,因为社会整体的变迁在某种程度上遮蔽着个人命运的沉浮。这种整体、局部的关系性编排在故事中就涉及叙事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叙事的角度和方向的变换,也就是“视角”问题。它是构建“虚构”作品的根基,是故事叙事的关键所在。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展示同一事物的不同面貌或情感体验,产生看似“随机性”的艺术效果。由于人物关系的复杂变化隐射社会变迁和时代本质。“视角”在电影作品的完整性的“记录”上是功不可没的。它与叙述者的关系是紧密的。也就是说,叙述者的改变将决定新视角及新的叙述方式的运用。《林则徐》这部影片是一部具有明显叙事张力的影片,这种张力就体现在无处不在的那些细腻厚重的角落中。例如,为了表现出林则徐“民沾其惠,夷畏其威”的历史艺术形象,在他初到广州进行私访一段,影片以一个长跟镜头,将林则徐紧随一名大烟鬼绕过曲折阴暗的小巷,进入烟馆后的种种情景都“记录”在内,形象地揭示了林则徐的为民之“心”,同时也展示了鸦片对中国人民的毒害之深,由此引申出了林则徐情感上的碰撞和思想上的深忧。
?v二?w局部刻画――多种景别的运用
影片的景别设计和运镜方式传神地呈现出剧本营造的情境。在《林则徐》一片中,有送别一段,那是在关天培壮烈牺牲后,林则徐送别邓廷桢的场景。影片通过深情有力的场面调度,表现他从低处一步步疾奔至高山之巅,远远眺望友人的离去。这一场景的运用将道不尽的离别哀思跃然于银幕之上,感人肺腑的同时也发人深省。可以说是此处无声胜有声。这段叙事方式既详略得当又隐含深意,将林则徐铁汉柔情的一面塑造得淋漓尽致,将他那复杂的心理描写得十分生动。面对昔日的左膀右臂,一个是广州水师提督关天培,刚刚因为和英国侵略者对抗而寡不敌众拔剑自尽;另一个就是两广总督邓廷桢,今日却要送别,这万般愁绪如何消?那一步步疾奔,那远远的眺望,心里像是有几根线牵着,这种复杂的心态下,多种景别的运用甚为妥当,将人物个性化的神情、真实的细节描写得让人难忘。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