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林》的剧本与人物塑造

《野猪林》的剧本与人物塑造

  戏曲电影《野猪林》的渊源可以沿着武生宗师杨小楼与清逸居士溥绪共同编撰的京剧《野猪林》与明代李开先《宝剑记》、施耐庵《水浒传》这条线索梳理出来。早在明代,描写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因妻子被太尉高俅之子高衙内所觊觎,受高俅陷害,持刀误入白虎节堂,以至于发配沧州。途中在野猪林蒙结义兄弟鲁智深搭救才幸免于解差暗害,最后在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的整个故事就已广为人知。原着中所传达的深刻悲剧性(包括社会悲剧与林冲个人的性格悲剧)与戏剧冲突性使其具备了舞台化的可能。杨小楼、郝寿臣版本的《野猪林》(原名为《山神庙》)在上演之初就引起轰动,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京剧界内的艺术家们又重新对这出享誉剧坛的作品进行了整理和改编,使其就表演的圆融和节奏感的安排来说日臻完善,其中贡献最大的莫过于李少春与袁世海。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艺术家们各自探求着新时代下的艺术与娱乐的呈现方式和理论建设。在电影方面,可以说苏联电影学派技巧在当时居于统治地位,而在戏曲方面,对于传统戏曲的改造已经是暗雷涌动。将《野猪林》搬上大银幕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

  无论是戏曲还是电影,包括话剧、歌剧等,都是依靠剧本来讲述故事的。戏曲电影是戏曲与电影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在剧本的设置上极有必要考虑到二者的限制。[3]二者都需要强烈的戏剧性和跌宕起伏的故事。但是就电影剧本而言,叙事的空间远比舞台演出本更为灵活,由于可以使用镜头的剪接、人物的旁白、字幕的直接交代等元素,时空可以在较少限制的情况下转换、压缩或扩大,甚至是进行不同时空的并置。而在舞台表演艺术中,故事则必须集中在几个场次中(近年来随着舞台艺术的发展,在越剧的舞台艺术中也出现了并置或者套层的表现方式,如《甄?执?》),叙事结构较为单一。但是后者导致了观众的注意力几乎全部放在人物的一举一动、唱念做打上,而在电影中,情节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则很有可能会转移观众的目光,但由于场景的逼真,观众也容易进入故事中人物的命运。在戏曲中,观众对于人物的心心相印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作品以及对演员的熟悉,而戏曲电影要面对的观众并不仅限于戏迷。

  由此,戏曲电影《野猪林》的情节编排就极为重要了,从剧本对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来讲,可以说《野猪林》在叙事结构安排上面是较为成熟的。在小说中,林冲即将踏上去往沧州之路时,他与林娘子之间的告别只有寥寥数语,然而在《野猪林》中,这一段成为一个华彩唱段,可以说是一唱三叹,将林冲与妻子之间的别情塑造得缠绵悱恻。在这段诀别中,不仅林、张二人痛苦万分,连使女锦儿也在一旁落泪,张氏表示:“从今后我为谁人把残生保,倒不如寻一死血洒荒郊。”林冲唱:“结发人衷心某早知晓,写休书为你除去祸根苗。高俅贼与我仇恨非小,配沧州岂能一笔勾销。”这种改编是极有意义的,就对家庭的态度而言,林冲在《水浒传》的一百零八将中是一个另类,在其他好汉对于女色和家庭避而远之的时候,林冲却始终保留着一份对妻子的柔情,也正是这个令他无比珍惜的小家庭成为他的祸端。因此临行诀别这一段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这也是林冲与妻子的最后诀别。尤其是在戏曲中,人物的唱段本身就是具有极大的抒情意味的,这一段的扩张无疑是发扬了京剧的长处,将夫妇二人的生离死别、肝肠寸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同时,林冲关于自己前途的预言也为接下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为您推荐

电影文学剧本与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独立性

电影文学剧本与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独立性   1.与文学作品相比,电影文学剧本更接近生活   与文学作品不同,电影文学剧本的对白并不像书面语那样,书本气息浓重,取而代之是日常丰富的口语,相比较而言,电影文学剧本有助于..

电影文学剧本和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电影文学剧本和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1.文学作品为电影文学剧本创作提供广阔空间   电影文学剧本常常取材于文学作品或生活素材,在收集整理之后,作家对信息进行适当的选择、分析、提炼、加工并在作品中融入..

《野猪林》的人物形象与人物塑造

《野猪林》的人物形象与人物塑造   在《野猪林》中,人物沿袭了中国古代文学与戏剧中的善恶分明模式,人物的忠与奸、好与坏都是一目了然的,这是戏曲电影与电影在直观上的最大区别。在《野猪林》中,最为突出的两个正面人..

《野猪林》的动作设计与人物塑造

《野猪林》的剧本与人物塑造

《野猪林》的剧本与人物塑造   戏曲电影《野猪林》的渊源可以沿着武生宗师杨小楼与清逸居士溥绪共同编撰的京剧《野猪林》与明代李开先《宝剑记》、施耐庵《水浒传》这条线索梳理出来。早在明代,描写东京八十万禁军..

悲剧形象被塑造的意义

悲剧形象被塑造的意义   ?v一?w对社会的反讽   如果说人心可以毁灭世界的话,那么社会同样可以摧毁坚强的女性。拉斯冯提尔将女性的被毁灭以残忍的“血腥”场面呈现了出来。这个社会压抑了女性在心灵上的本真,在她..

许鞍华电影中性别形象塑造

许鞍华电影中性别形象塑造   与对观众女性意识的唤醒许鞍华的电影中,女性形象经历了一个从被看,到看他人,看自己的过程。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变。正如波伏娃和戴锦华所指出,作为“第二性”的女性实际上是被形成的,是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