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三部曲叙事中的民间生存法则
从电影上看,考里斯马基的电影讲述的是社会下层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主人公的感情世界,但这并不是考里斯马基电影的全部内容,他的电影折射了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生存法则,体现了当时芬兰的社会民间政治学。[5]
“劳工”三部曲的中心思想还有永恒的爱,不放弃的信念。尼卡德因为伊罗娜为自己包扎伤口而心生感动,进而爱上她;苏里南因为感同身受而爱上小男孩的母亲并坚信会永远爱她;伊利斯因为自尊心爱上抛弃她的人。这些情节把爱情交代得很清楚,但它并不是仅仅象征爱情,也有友情。“爱”不仅是电影的主题,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但随着电影的发展,“劳工”三部曲出现了生存的法规,民间的政治学。《天堂孤影》中主人公失去工作,不仅是她个人的问题,也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贫富差距而造成的不公现象;《火柴厂女工》中主人公同父母关系的冷漠刻画了人心的炎凉,大多数的家庭都在这样的风气下生活。影片中贫富差距所导致的分歧和问题是不可调和的,考里斯马基把自己的道德良知倾向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着重强调这种差异带给穷人的压力和不公。由此可见,这些叙述的故事背后表达了他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生活风气的批判,他想用爱来感化生活在当时社会上的人。影片中的主人公最后都离开了当前生活的地方,这种“归去”也许是影片中主人公最好的归宿。考里斯马基的民间政治学体现了他对芬兰历史的了解程度,他用电影真实地还原了某个时期的历史现状。可见,电影可以在真实与虚构中结合起来,以不违背历史真实性为原则,再现历史事件。这种电影在微观中展现了历史,色彩的暗淡本身就迎合了人们对历史的怀旧感,也明确了影片的历史价值。这三部电影展现了芬兰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从落后走向光明,没有一条道路是平坦的,需要人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发掘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光明大道,而影片作为那个时代的产物,很好地体现了当时人民的生活现状。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