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影像符号解读

木鱼影像符号解读

  灵动的鱼儿向来是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许,它象征着自由与幸福,在电影中它更是表达了人们对于封建社会的不满和抨击。在影片中,人们在婚礼上的统一的沉默寡言和顾青的热情与激动形成鲜明的对比,注入新鲜血液的顾青在当地的婚礼上显得格格不入而不自知,人们对于顾青的激动显得不解和反感,他们在自己的封建制度中故步自封,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享受着他们眼中的安乐。影片中的木鱼是一种特殊的符号意义,人们把不能吃的木鱼撒上调料,端上餐桌,在此顾青的反应很好地描述了当地人们对于这种行为的热衷与迷信。他们认为鱼是希望,是富裕的裕。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很希望吃鱼却没有鱼吃,他们借此希望可以在未来的生活中吃到鱼,可以富裕一点。木鱼,其实反过来就是愚木,也是愚昧的谐音。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就如同这木鱼一般的愚昧,他们对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充满了敬畏之情,他们世世辈辈都遵循着封建社会留给他们的落后的生活方式,被这种生活模式束缚着思想与行为,并从来没有对此生活模式感到厌烦与不满。翠巧一家人生活是导演镜头下的焦点,而翠巧的父亲更是典型的木鱼形象,他不仅在生活中对命运投降,在思想上不思进取,是他把花样年华的翠巧逼上绝路,一手摧毁了翠巧的幸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甚至断送了翠巧的生命。导演从他个人身上折射了当地整个黄土地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愚蠢。他明明有着反抗和选择的能力,却懦弱地放弃了,他在女儿出嫁时流露出的凄凉眼神和苍老背影也说明他身为父亲的无奈与失败,他作为那个落后时代的傀儡和家长,就算对婚礼有着百般不情愿也只能被动的执行与参与,他正是那被浇灌调料的木鱼,被端上毫无意义的餐桌,任人参观却无能为力。这是当时力量弱小的人与整个社会抗争无效的结果,也是现实与理想之间巨大落差的无奈,是渴求幸福生活却在封建制度下无法实现的愿望,是一种病态的失衡,是与命运妥协的牺牲品。他们永远也无法摆脱封建礼教下的生活,是人物的悲剧,也是整个民族的悲剧,他们苦苦挣扎却依然被沉重的封建礼教所压迫。正是陈凯歌对黄土地深刻的诠释引起了观众对当时民族特性和农民生活的反思。[3]

为您推荐

文化符号构筑下的人物形象

文化符号构筑下的人物形象   电影《海洋之歌》当中的人物被赋予了多种文化思想,呈现出指代文化符号的形象特征。母亲布罗娜作为一个勇于牺牲自己成全家人的女性形象,具有更进一步的女性主义特征;父亲康纳在影片当中始..

中国文化符号概述

中国文化符号概述   根据201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文化的定义:“把文化视为某个社会或某个社会群体特有的精神与物质、理智与情感的不同特点之总和。除了文学和艺术外还包括生活方式..

美国电影作品中中国文化元素符号的传播

美国电影作品中中国文化元素符号的传播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海外电影,尤其是美国大制作影片中出现的中国文化符号数量日益增长。这些文化符号以不同形式出现在这些影片中,有的或直接点缀在影片中,有的..

《指环王》中呈现的多重文化符号

作为象征符号的文化记忆在影片中的体现

作为象征符号的文化记忆在影片中的体现   当然,文化记忆不是个体的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记忆。“文化要存在,就必须保存自己过去的经验,而对于过去经验的传递和保存必须通过群体意识来构造和维持,换句话说,必须依靠集体记忆..

《疯狂的外星人》影像符号的意义思辨

《疯狂的外星人》影像符号的意义思辨   宁浩善于将电影镜头聚焦于各式各样的小人物,影像符号本身是喜剧的,但内涵往往是悲观主义的。小人物的生存挣扎背后表达出的是导演宁浩对人类文明和文化价值深层次的讥讽和悲观..

《疯狂的外星人》的人物符号

《疯狂的外星人》的人物符号   演员黄渤曾多次在宁浩执导的电影里扮演“耿浩”这一角色。《疯狂的赛车》中,耿浩是一名被禁赛后只能以运送海鲜维生的赛车手;《心花路放》中,耿浩是一名感情失意的二手影碟贩卖商;《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