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人物的生命艺术
影片中的场景选取在一个长满野生高粱,名为十八里坡的地方。一眼望不尽的红高粱,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坚忍不拔。晚夕时,经过一场血雨腥风后的十八里坡在那一片血红的落日余晖下,红得格外耀眼。这一切告诉人们的是后续生命的继续与不屈,张艺谋多年后描述当时拍摄《红高粱》的情景时,说出“高粱这种庄稼天生喜爱雨水,一旦有雨过后,我们在高粱地里,总能听到一些嘈嘈杂杂的声响,株株高粱跟要分娩似的,口中不停地嗯嗯着,然后,整个高粱秆子的关节处,都有清脆的响声,感觉就像自己处在一个生孩子的宽阔地,满满的都是绿,满满的都是这种响。”这种声音是生命的生长和继续,是人性中不折不挠的品质和精神。当故事发生到最后,追悼罗汉爷爷的简短过程中,为老罗汉准备的那碗酒燃起了阵阵火焰,点燃的是生命的千秋万代。由死而生的继续,电影于死亡的视角去歌颂生的伟大,就像结束时豆儿官看到了因日全食而黑暗的天空时突然地阵阵哭喊,一阵红日初升的能量更深度地赞颂了生命的伟大。综述,“影片全景采用红色作为主色调,用一发不可收拾的形态为这片因黄河而存在的黄土地灌入了阵阵活力,创造了生命的接力,从九儿的红棉袄到她儿子豆儿官的红肚兜,从老罗汉的祝酒到豆儿官的祝酒,从红高粱酒中余占鳌的尿到他儿子豆儿官的尿,生命总是在不同的形式下得到了传承”。《红高粱》好似一个有点神话味道的故事。人性和生机勃勃的精神是被全文的奥妙色彩所包围。所以,总体看来,生命的赞扬是此电影的重心。“通过对不同人物的个性进行创造,来表现生命那种不断的延续,赞颂生命的自在、旺盛。”对生命的尊重的主题和电影拍摄中精练语言的恰当运用,为《红高粱》赢得了国际赞誉,使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目前为止在国际电影界影响力最大的电影。
《红高粱》这部作品不具有现实主义色彩,也没有出现对高尚艺术的追寻。而是在一个有三代历史的农村家庭,通过跟别人讲述自己的家族史,从而营造了一个还未出现的人性品格,是一种对人格的向往,超出了那个时代背景,达到了描述人性与原始的高度,电影自始至终向观众表达的主题都是那旺盛的生长力,是那跋扈得不弯曲、放荡不羁、不受束缚、浩浩荡荡的价值观。所以,这部作品已不是观众看到的、想到的那样,而是展现了一个绝无仅有,对另一个精神世界的向往。这种向往仅出现在“太阳神”的传说中。
与过去的探秘电影不一样,《红高粱》尽管表达出了张艺谋的生命主旨,但还是没有像《黄土地》类似的影片那样对情节删减,只用纯一的镜头语言的灵活运用来体现导演的意图。张艺谋制作这部影片时从实景下手,从既定情节下的影片人物特点出发,设计了一个完美、生动的剧情结构,从而使人物意志在情节的转折、人物动作、举止合理地表现出来。那么,张艺谋是怎样使这两者融合得如此完美的呢?
开始,故事本身拥有一根完好的线条,但这跟线条很长的一部分是由旁白引导的。电影中人物还未出现,一片黑暗时,音响上就播出了孙子辈的记叙:“我给你讲一讲有关我爷爷奶奶的一段往事,这件事,在老家还有人记得。”这是一种后人讲故事的方式,这个“我”是一个故事的讲述者。因为故事中没有他,照理说是个与此事无关联的人,但作为故事主角的后代,又与他产生了密切的关联,从而拥有了被记叙的价值。所以,这个切入点非常具有特点,它让导演在安排情节时有了自由发挥的角度参考,非常灵活而又有全面把握性。另外,他把这部电影的时间拉长,有了历史回转的作用。在此作用上,张艺谋在开场白中袒露了故事的虚假性。“时间长了,有人会认同,也有人会不认同。”进而很自然地让故事的发生进入了另一个理想的世界。 这部电影中的旁白较多,共有12处之多。它的作用就是交代了角色关系、场景布置、情境推移等几个回转处。旁白还有另外的一种作用,“预言”接下来的情节,如九儿出嫁时,远近闻名的轿夫就是九儿未来的丈夫,极大地吊起了观众的胃口,使故事更具有扩展力。张艺谋把传统电影中更容易写出故事的几处多被这简单的几句旁白给一带而过,在电影的时空与展示上也能自由发挥,而大篇幅地将荡轿、抢劫、野合、新酒祭司、日食等描绘得更加精彩,把主人公的意志附加在详细的银幕上,存在一幅幅带有剧烈生命味道的礼仪上,进而达到虚实的完美结合。
《红高粱》洋洋洒洒的对整篇故事的描述,不间断地提供预言时间的暗示,它营造的人物具有匪徒和豪杰双重性格,既充满野蛮又有民族大义,电影通俗的内涵和大众品格的发疯式的跋扈,对中国近代底层劳动人民真实情况的追忆和接近,对台词像散文诗式,好坏交合的运用,都达到了震撼观众内心的作用。它在艺术方式上推陈出新,描写中国抗日时期在黄土高原上一群淳朴、豪放,敢爱敢恨,爱恨真性情,不畏生死的农民,激起了现代人们对那个秩序紊乱的时代草根英雄所拥有的充满人性、充满粗狂和充满放荡的追求。
《红高粱》立足于生与死的姿态,站在生的对面歌颂生,一阵红日穿破层云的力量,将生的颂歌唱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电影过程有快有慢,笔法苍劲力道而又带有温柔细致,细节的描写对影片在赞扬时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显得那么真实。那满银幕的红,不但充实了观众的视觉,又代表了那猛烈的生长渴望;那对爱坦坦荡荡的追求和对恨咬牙切齿的厌恶,淋漓尽致的,肆意泼洒的价值观交合在一起,让人久久不能忘却,沉浸在那情境之中。《红高粱》都不只是一个有关西北和西北大汉的故事,它让我们知道了更多深入到灵魂深处的品质――放荡不羁、旺盛强大的生长力,那令人肃然起敬的民族气概,那毫不掩饰、大爱的真性情,那真实的人格力量透出电影主旨:这就是我们伟大劳动人民的血色民族魂。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