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改编动画电影――迪士尼改编方法的演进
迪士尼对于童话的改编程度与时代的发展、行业的竞争和迪士尼公司自身发展状况等因素相关。早期的动画电影中改编力度较小,动画电影只是童话故事在电视的“副本”。后期,迪士尼对童话的改编力度不断地加大,以至于在一些影片中我们只能看到原童话的部分元素,整个故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童话改编动画电影,迪士尼的改编方式随着时间的推进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忠于原着的改编
1. 忠于原着的改编方式。在迪士尼的创始人华特?迪士尼主持时期(1923―1967年),迪士尼采用的主要是忠于原着的改编方式。这个时期的动画电影,如《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小鹿斑比》《仙履奇缘》《艾丽斯梦游仙境》《睡美人》等,迪士尼在故事或人物上虽然有所改编,但是改编的力度较小,故事基本保持原态,属于忠于原着型的改编。在这种改编模式下,故事主要情节与人物设定基本是与原着相吻合,仅对一些非重要的细节部分做出适当的修改,使其更加符合逻辑或是视听效果,很好地保留了原着的意识形态与基调。如选自《格林童话》的动画电影《白雪公主》,对原着改编地方就很少,改编的地方也未影响整个故事的发展。除了直接照搬原着,对故事进行节选与浓缩也是常用的改编手法。这种浓缩与节选并未偏离原着,故事仍是童话中故事。《木偶奇遇记》《爱丽丝梦游仙境》等影片就是由于影片片长有限,对原作进行了浓缩和节选,将其中最重要和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搬了出来。 2. 忠于原着改编的三点原因。忠于原着这种改编方式与当时动画电影业、迪士尼公司自身发展状况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在动画电影发展初期,动画电影数量非常少,由童话改编动画电影数量就更有限了。这个时期,即使原封不动地将童话搬上荧屏,对观众可以说就是一件新鲜事。其次,忠于原着的改编也是最为稳妥的改编方式。迪士尼所选取的童话故事大多是人们耳熟能详和喜闻乐见的。这类童话一般都是经过时代与市场的考验,故事也较为完整与成熟,改编这类题材容易被观众所接受。相比而言,建构一个新的故事世界,难度更大,观众对这个新建构世界是否接受不得而知。因此对童话进行忠于原着的改编,受众的接受程度较高,更具收视保证。再次,迪士尼作为动画电影的先驱,在凭借其第一部动画电影《白雪公主》赚得盆满钵溢、赢得极大声誉之后,又创作了一系列成功的由童话改编的电影。这些电影的成功让迪士尼意识到童话改编动画电影的可行性,并开始大力收购童话改编版权,这就使得迪士尼拥有大量可供使用的资源。丰富的童话版权资源使得迪士尼可以将故事“拈”来即用,不用担心与其他公司的动画“撞车”。
3. 忠于原着改编模式的发展困境。但凡事利弊同存,迪士尼在吃到甜头之后,希望一直借用这种模式来进行改编。在华特?迪士尼逝世之后,迪士尼固守传统不愿变革,导致了迪士尼动画电影进入低迷期。忠于原着进行改编的弊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鲜感、创新力不足。动画电影初兴期,动画电影改编这一行为本身具有的新颖性使得忠于原着改编模式具有生存基础,然而,随着电影事业日新月异的大踏步发展,观众对于观看电影的选择性大大提高,对电影故事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守着原着一尘不变的改编方式在电影浪潮中显得呆板、缺乏新意。久而久之,观众自然不会买账。(2)容易被模仿超越。忠于原着的改编方式并未能体现一个动画制作公司的特色,这种改编方式也非常容易被同业者模仿。当大量的同类电影出现在银幕前时,想要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难度自然加大。(3)优质资源的有限性。虽然迪士尼拥有大量童话故事的改编版权,但是其中的优质资源必定是有限的,尤其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在受众中广为流传的童话,数量更是有限。这种资源有限性使得选择改编的方式必须因时而变,才能使童话资源物尽其用。以上的三点也是迪士尼在后期这种改编模式大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二)保留故事中轴的创意改编
1. 迪士尼创新精神的激活。在华特?迪士尼1967年去世后,动画电影《森林王子》是其主持时期动画电影的最后一次辉煌。此后的十余年,迪士尼的动画电影数量大大减少,并且粗制滥造,创新力匮乏。这种状态直到1984年迈克尔?艾斯纳上台后才有所好转。艾斯纳的上台给老态龙钟的迪士尼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得迪士尼重新焕发活力,创新力大增。童话的动画电影改编模式也发生着变化。
在好莱坞电影如火如荼的大发展背景下,动画电影产出数量每年不断增加,一大批优秀动画电影占据银幕。而迪士尼仍守着老旧的动画电影改编方式必然是不能成功的。在1966年的《森林王子》到1989年的《小美人鱼》的二十多年间,迪士尼出品的动画收视平平,童话的动画电影改编方式也已基本遵从忠于原着的改编法,偶有将两部作品进行糅合加工的做法,如《猫儿历险记》和《救难小英雄》,但也未取得良好的收视效果。面对童话故事这类具有一定受众基础的素材资源地,迪士尼自然不会将其舍弃,对童话进行再加工就显得尤为必要。《小美人鱼》《美女与野兽》《阿拉丁》《狮子王》等作品应运而生。
2. 保留故事中轴的创意改编模式。保留故事中轴进行二次创作,是这一时期迪士尼动画电影改编的一个重要方法。这种改编仅仅保留了童话故事的中轴线,在中心故事线之外尽情发挥了电影制作者的无限想象力,不再拘泥于童话本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进行大力修改,甚至将故事结局进行反转,使之成为符合时代审美的作品。改编后的作品既保留原着的韵味,又增加了故事的新颖性,同时契合了时代精神。
1989年《小美人鱼》是迪士尼复兴的代表作,也是保留中轴二次创作改编法的一个典范。《小美人鱼》是格林童话中脍炙人口的一篇,童话结尾具有悲剧性色彩,小美人鱼不忍心杀死王子最后化为海上泡沫。而迪士尼的版本中,人物关系、人物间的矛盾、结局等和原着大不相同。女巫被塑造成企图撺掇海王政权的最大反派角色,小美人鱼最终重获声音与王子步入婚姻。除此之外,这部影片与迪士尼之前电影最大的不同在于人物性格的改编。与之前温顺被动的女性角色不同之处在于,小美人鱼继承了童话中善良与美丽形象之外,还被赋予了美国文化中的勇敢、独立、敢于追求梦想的精神。
3. 时代精神注入动画。值得一提的是迪士尼在保留故事中轴进行的二次创作中,赋予动画以时代精神,不再受制于原着的桎梏,使作品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与思想理念。例如,在格林兄弟或是安徒生时期,男性是社会的主导,人们理想的女性就应该是善良、柔弱、温顺、依附于家庭的。而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不断兴起,女性地位得到极大提升,迪士尼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变以往女性角色的被动地位,赋予了动画中女性时代精神,使她们成为独立、坚强新女性形象。这种精神在《公主与青蛙》《魔发奇缘》《冰雪奇缘》中均得到体现。
(三)续写剧情的故事改编
1. 续写剧情的故事改编。以续集的方式延续前部作品的影响力,这种做法在迪士尼得到了极大的运用。在迪士尼出品的134部动画电影中,有24部动画电影续集。《小美人鱼》《美女与野兽》《仙履奇缘》《小鹿斑比》等续集的出现带领观众看到了故事之后的故事。
续写剧情基本会延续原故事的故事背景与叙事风格,人物的大体外貌、性格特征等基本不会发生变动,但故事情节上则无需再对照原着,可以完全自由发挥。通常续写的故事会借用原童话中的元素将故事进行延展,这种延展既可以纵向延伸,也可以是横向延展。纵向延伸,即续写的故事是发生在原童话故事之前或之后。例如《小鹿斑比2》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原着故事之前,描绘了斑比(Bambi)在失去母亲与长大之前的成长故事。横向的延展,指在原童话故事发生时,故事的另一种发展走向,或是其他次要角色所可能经历的故事。《仙履奇缘3:时间魔法》描写的就是灰姑娘后母偷走神仙教母的魔杖,让时间倒流,回到童话故事最开始状态后另一种事态发展的可能性。这个故事是与原童话处于平行状态,就像是平行空间内故事的另一种发展走向。横向延展的另一种方式是描写其他角色所经历的故事。在《小美人鱼2:回归大海》中所诉说的是小美人鱼与王子的女儿美乐蒂(Melody)的故事。美乐蒂在安徒生构建的童话世界中是个并不存在的人物,是迪士尼对于原童话进行延伸的结果,是迪士尼塑造了美乐蒂。 2. 续写剧情模式的采用原因。(1)低风险、高收视的捷径。借助第一部动画电影影响力,续集片较容易获得高收视。迪士尼拍摄续集的动画电影通常都是第一部获得较高收视度、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有了第一部积累的受众与影响力,续集片制作一被提上议程就受到了关注,这为票房收入增加了保险系数。同时,借助首部影片的影响力,可以节省影片的营销与宣传成本。例如拍摄了三部的《仙履奇缘》,第一部就获得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奥斯卡金像奖、柏林国际电影节等多项大奖。在第一部获得如此成功的基础上,迪士尼在2002年和2007年又拍摄了《仙履奇缘2:美梦成真》《仙履奇缘3:时间魔法》两部续集。虽然第二部和第三部并未获得如第一部的殊荣,但是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童话价值发挥的最大化。迪士尼拥有大量童话改编版权,续写剧情是对于童话改编版权的重复利用,使其价值得以充分发挥。迪士尼的主营业务除了影音娱乐外,还有主题公园、媒体网络与消费产品三大板块。③主题公园与消费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迪士尼动画的影响带动。例如迪士尼乐园中设有的《米奇》《白雪公主》《美女与野兽》《小鹿斑比》等童话人物形象,要使这些形象对受众具有不衰的吸引力,电影的重复传播具有重要作用。重复传播不意味着放同一部影片,而是要不断推陈出新的续集,使动画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深入人心。这种双向的互动使得迪士尼将童话的价值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四)改头换面式借用元素的改编
1. 改头换面式借用元素改编方式。改头换面式借用元素的改编,使迪士尼创新性得到最大发挥。在这种改编方式下,连童话故事的中轴线也被舍弃。动画中的人物性格、外貌、身份等几乎完全脱离原着,人物经历的故事也完全不同。虽然在某些元素上仍可以看到童话的影子,但是基本上是一个全新的故事。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造下,迪士尼缔造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公主与青蛙》《魔发奇缘》《冰雪奇缘》等作品即是迪士尼所创作的属于自己的童话。
在这类改编的动画电影中,迪士尼只选取了童话中部分零散的元素,对这些零散的元素进行创意发挥,使之成为一个与原童话完全不同的故事。改编自《青蛙王子》的动画电影《公主与青蛙》中,原本骄傲任性的公主被改为勤劳、贫困的黑人女孩,在亲吻青蛙后自己也变成了青蛙。取材安徒生童话《白雪皇后》的动画《冰雪奇缘》中除去影片中保留的白雪皇后的概念外,动画电影与童话几乎再无相似之处。
2. 促进迪士尼做出改变的原因。(1)迪士尼创新精神的激活。好莱坞能够成为世界电影风向标,不仅在于它拥有最高科技的电影制作技术、最优秀的电影制作团队,还在于它永不枯竭的创新精神。创新,无论对一个电影公司还是一部电影而言,都是其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迪士尼创新精神的又一次激活得益于对皮克斯动画公司(Pixar Animation Studios)的收购。在1999年《人猿泰山》获得斐然成绩后,迪士尼的动画部门再无票房佳作。④与此同时,皮克斯动画公司、梦工厂工作室(DreamWorks Studios)、DC漫画公司(Detective Comics)等动画制作公司出品众多优秀作品开始抢占市场。应对市场激烈竞争,迪士尼不得不作出转变。2006年,对于皮克斯的收购给迪士尼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皮克斯一贯提倡的创新精神也影响了老派的迪士尼。对童话的动画电影改编方式上,创新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2)迎合受众审美的选择。此种改编手法下的动画电影更具新颖性也更加符合受众的审美标准。毕竟不同时代的童话故事是写给不同时代的大众看的,童话中必然映射着那个时代的价值观与审美。然而随着时代的更迭,给作品注入当今人们审美标准与价值评判可以更好地迎合受众的观赏心理。同时,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电影产出激增,观众观影量不断增加,观众在接触大量影片情况下自然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更具新颖力的影片。为迎合受众,创新性的发挥在改编动画电影时必然会被考虑进去。
结语
童话从民间故事走向儿童读物、从文本走向银幕,是一个不断自我改进、不断自我发展的过程,童话改编的动画电影同样如此。童话的动画电影改编方式随着时代的演进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忠于原着”到“改头换面”式的改编,是电影公司在时代发展大背景下结合自身发展状况所作出的适时变革。既是对童话故事的继承,又结合时代进行创新。迪士尼在改编童话的同时,也在缔造自己的童话世界。
注释:
①屈定琴:《影视赏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85页。
③④张金海、梅明丽:《世界十大传媒集团产业发展报道》,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9页、第45页、第63页。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