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形象被塑造的意义
?v一?w对社会的反讽
如果说人心可以毁灭世界的话,那么社会同样可以摧毁坚强的女性。拉斯冯提尔将女性的被毁灭以残忍的“血腥”场面呈现了出来。这个社会压抑了女性在心灵上的本真,在她们善良的心上投下了重重的阴影。她们的性格本是好的,却一味地被扭曲,而这些女性只能像待宰的羔羊一般忍受着疼痛,用死来祭奠她们那高贵的心灵。《黑暗中的舞者》中的萨尔玛、《破浪》中的贝丝和《白痴》中的凯伦,我们必须承认她们身上的确存在着一些性格上的缺点,甚至我们会为此而感到荒谬。更为可笑的是,西方文明中所担负着宣扬和维护道德的责任全部压在了女性的肩上,貌似庄严的道德律令,只限制和压抑了女性。
?v二?w对男性的谴责
在拉斯冯提尔导演的“良心三部曲”中的男性都是反面的,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贬义。《黑暗中的舞者》中萨尔玛的警察邻居,原本应该是正义的化身,的确,他也曾经善良过,帮助过萨尔玛母子,萨尔玛也为此感激。可悲的是,真实和虚假在影片中时时产生着有趣的对照。说不清楚,到底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就像《破浪》一片中贝丝的丈夫,似乎我们很难辨别他的真假。如果说我们用暗讽着的虚假来诅咒他,似乎对他不公平。因为他也是出于爱他的妻子,而让他的妻子逐渐沦落的。圣洁的出发点居然要以不堪的性欲为结束点,戏剧化得让人倒胃口。而其中潜伏着的死亡讯息,更是让观者难以接受。
他们都是自私的,警察邻居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让萨尔玛向他开枪,他完全没有为萨尔玛考虑。没有考虑到她的贫穷,她的不容易,她的儿子。贝丝的丈夫同样是自私的,为了自己所谓良心上的好过,居然让自己的妻子去挑逗别的男人,并发生关系。这种善意的逼迫更让一个女人绝望。而凯伦的丈夫更是用软暴力将自己伪装成一个受害者。这些女人都是可怜的,她们为了维护男人而舍弃了自我。她们将自己的全部都献计给这些男人,成为男性的牺牲品。这种献计和牺牲注定会将自我舍弃,注定要走向死亡。因为“牺牲自己,压抑个性的生活即无异于死亡,这是真正死亡的生活,是生活在死亡中”。
?v三?w对女性的赞美
拉斯冯提尔的影片中,充斥着对女性的赞美。这种赞美是带有崇高的意味的。他将女人的“天使”形象刻画得如此深刻,结局却又如此悲催。或是“愚蠢”,或是“放荡”,或是“白痴”,这是反抗意义上的释放。三位女性对爱都怀有梦想,充满憧憬,但讽刺性的结局却让人心碎。弗洛姆说过:“爱是一种态度,性格上的一种倾向。这种态度决定一个人同整个世界的关系。”导演拉斯冯提尔突出并强化了女性的“爱”,强化得近乎疯狂。这种手法本来并不新鲜,却因女性付出的同时遭受怀疑,甚至是被死亡的阴影笼罩而个性鲜明。都是以爱开始,都在爱的边境上进行挣扎。影片对女性所付出的“爱”是肯定的,尽管这份爱的每一处都渗透着悲壮的忧伤。在苦闷迷惘的观赏中,随着拉斯冯提尔那前卫的影像进入到现实与自由夹缝中的狭小空间里,看萨尔玛对友情的虔诚信仰;看贝丝对爱情的虔诚信仰;看凯伦对自由的虔诚信仰。她们的精神世界都是强大的,强大到可以用精神力量来战胜对死亡的恐惧,对受虐的恐惧。而支撑她们的精神力量就是爱,爱到对她们自身的生命都没有了该有的尊重和怜惜。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