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个体的人物

后现代主义个体的人物

  晚期资本主义同样被称为媒体传播似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虽然取消了时空上的距离感,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却越来越大了,人与人之间不能很好地相互沟通。《重庆森林》中所有人物都是在自己与自己对话,在内心中与自己沟通,女服务员喜欢上了主人公,当主人公不在家的时候,她跑进主人公的家里,看电视,吃东西,而在日常生活中碰头了却连话都不敢说一句,电影中有一个画面特别值得思考,主人公与商店的主管在谈话,女服务员隔着透明的玻璃在擦玻璃,她格外用力地擦着有主人公倒影的那块玻璃,这体现了一种对接触的渴望,这说明人与人想要接触,但是却有“一块玻璃”挡在两人之间,这“一块玻璃”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虽然能看见,仿佛近在眼前,但却永远接触不到。电影《重庆森林》中有一句台词出现了两次:“我和他最接近的时候只有0.01公分。”这“最后的底线”就是现在都市人群所特有的,虽然很爱,但是也不流于表面,人们一直是飘零的个体,从来没有结合在一起。

  虽然这些人是飘零的,但是他们仍然有着不明所以的希望,他们追逐着模糊不清的东西,这也是王家卫电影的一贯作风。在电影《阿飞正传》中,主人公觉得自己就是一台永远不能停下来的发动机,在醉生梦死的生活中,他还有着自己追求的东西,他想到国外寻找自己的母亲,然而他并没有找到,他这台发动机才停止运转。电影《春光乍泄》中,一些环境也有着不同的寓意,它们大多象征着一种人生的目标,但是在当今的社会里,时间的深度以及空间的距离逐渐地消失之后,所有的东西都以文字的形式漂浮在表面,主体都已经消失,这种追求、这种希望是毫无意义的幻影。

  在当今的电影里我们同样能体会到这种感受,比如追求时的急躁不安,“求不得”的绝望。《重庆森林》中有很多细枝末节的小镜头,这些小镜头十分感伤,同时在这种忧伤中又夹杂着自命不凡的欣喜,这些现代社会中悲惨的主人公们,他们通常已经没有“神圣的癫狂”,他们的心理状态已经被消耗殆尽,他们是悲惨的。在王家卫的电影里,从来都没有救赎,有的是一种另类形式的心理安慰,在这种飘零的、没有定所的、无归属的环境下,这种安慰也仅仅能满足于表面。在王家卫的电影中有着大量的无归属感元素,电影《重庆森林》中,主人公为女毒贩子摘掉了她的鞋子,在飞机上工作的阿飞为主人公又开了一张上飞机的证明,这让人们在这种现代都市冰冷欺骗的生活中,体会到了安慰与温暖。人们以往的想法有了改变,自我的情绪占了主动,人们的创新能力、灵感、主观能动性弱化了,留下的只有一个客观的状态。

为您推荐

关于个体优劣论的电影主题

关于个体优劣论的电影主题   布兰登和菲利普之所以做出杀人的行为,就在于他们对于当年舍监茹博特先生所说的话的偏执理解:“谋杀的权利应该留给高等的人”。布兰登和菲利普自认为高人一等,他们是具有超人才华的,文化上..

信念对现代社会个体的意义

信念对现代社会个体的意义   现代社会人们过分关注于通过改变外在世界来满足自我的物质需求,忽视了内在的精神需求。尤其是在面临着深刻转型期的中国,个体生存意义感的失落已成为重要危机之一。人们受困于自己的荒岛..

蚂蚁:对个体生命的思考

蚂蚁:对个体生命的思考   蚂蚁意象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张扬2001年创作的电影《昨天》中,《昨天》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红极一时的演员贾宏声的真实生活经历为蓝本,贾宏声的父母和妹妹也在电影中以各自的真实身份出演。影..

后现代主义个体的人物

家庭观:家本位与个体本位

家庭观:家本位与个体本位   影片从各个角度出发,为观众塑造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善良、敢担当、仁义、爱家的好人许大同。但正是这样一个在道德上近乎完美的人物,却承受了本不该属于自己的遭遇。这无疑会引起观众极大的同..

个体利己关:偏秩序等级与重绝对平等

个体利己关:偏秩序等级与重绝对平等   影片为主人公设置了许多障碍与挫折,通过许多的细节铺陈将戏剧矛盾一步步推向激化。其情节牵动人心的关键在于许大同越是极力维护家庭中其他成员的利益,使他们不受到伤害,便越是使..

后现代主义的运用

后现代主义的运用   注重自由化和人性化是后现代主义的显着特征。影片的文化内涵以及个性通过后现代主义符号学充分体现出来,各种复杂性、矛盾性和多元化的高度统一形成了电影的内涵,是人们对人性化和人情味向往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