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作为新生代电影人的集体创作意识

荒诞,作为新生代电影人的集体创作意识

  荒诞,就汉语的字面义,指荒唐虚妄和不足为信,是与真实对立的概念。但在西方存在主义哲学语境中,被汉语译为“荒诞”的“absurd”一词指人的存在的荒诞与虚无,人与人、人与世界的无法沟通,以及人与世界的敌对状态,人被一种无可名状的异己力量所左右而无力改变自己的处境。荒诞是20世纪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荒诞意识是20世纪人类反思自身生存状态的危机意识。近百年中,这种带有普遍性精神危机和悲观情绪的荒诞主题和荒诞审美在包括电影在内的西方文艺作品中一直被延续,包括20年代卡夫卡的小说、30年代出现的荒诞主义文学、五六十年代的荒诞派戏剧等。20世纪后半叶,荒诞意识进入电影,荒诞作为审美取向和创作手法在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科恩兄弟、英国导演盖?里奇、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等执导的欧美电影中均有明显表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体制与文化的变迁,导致了一系列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之前被认为是金科玉律的传统价值观念受到质疑,置身现代社会的人们似乎都有过虚无、错乱、迷失的生活感受,在对现实的怀疑、焦虑中,人们转而产生对于荒诞的认同。1995年,香港电影《大话西游》问世,该片当年票房惨淡,但其后的几年中,却借盗版市场和互联网迅速走红,甚至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情感理念和表达方式,对于“75后”出生的中国新生代电影人,《大话西游》不是另类,而是经典。新世纪以来,荒诞因子在中国电影中逐渐蔓延,在新生代电影中大量出现,不仅有宁浩的《疯狂的石头》、徐峥的《泰?濉返壬桃档缬埃?也有张猛的《钢的琴》、韩杰的《Hello!树先生》、程耳的《边境风云》等小成本文艺电影。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女性觉醒意识的表达

女性觉醒意识的表达   关于所谓的女性意识,就是指从女性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去体察生活中的一切。作为社会中独立存在主体的女性,必须去打破千百年来的男性中心主义,冲破由男性构筑的围墙,去更多的关注生自身的生存状态,自..

《女人四十》中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表达形式

《女人四十》中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表达形式   透过许鞍华的镜头,我们能够发现她镜头下的主人公拥有女性另外一个与之前不同的位置与空间。她的经典作品《女人四十》中,电影的全篇几乎都在诠释一点。身为家庭主妇的孙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