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化”不够彻底
纵观近代中国的历史,遭受过列强的入侵,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一夜之间消失于无形之中,导致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渐渐走入了一个文化混乱的阶段。当下这个全球化的阶段,中国的商业动画很难寻找到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化之间的契合点,这使得国产商业动画在展示民族文化时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虽然国家大力倡导在各行各业中弘扬民族文化,但是当要将民族文化元素体现在影视、动画等这些“文化软实力”的时候,文化的断层与分散使得这些作品在现阶段还不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随着文化的全球化,外来的文化得以在国内迅速传播,直接影响到国内商业动画的发展,以至于在“民族独立性”问题上找不到自己的标杆。
早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的动画前辈们就发现了中国的动画人物造型“脸谱化”,表情动作“舞台程式化”等问题,在动画产业化以后,动画制作者们似乎并没有踏着前辈们的足迹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而是更多地去考虑商业动画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的问题,甚至为了迎合“民族化”三个字,把一些跟当前作品中的角色或故事没有太多关联的中国传统元素强行嫁接其中,造成一种“中不中”“西不西”的怪异动画片,没有体现出这些传统文化在商业动画中应有的艺术价值。如1999年制作的商业动画《宝莲灯》的整体设计风格上虽然看似有着浓郁的中国风味,但为了能走出国门最终还是借鉴了美式动画的风格,从而设计出了一个具有美式幽默的配角――小猴子。跟主人公在一起的女孩,也并不是中国古代故事中所描述的身披绫罗绸缎,行如“吴带当风”式样的中国古代女子,反而是一个皮肤黝黑,身着异域服饰的外国姑娘,这与影片展示中国神话故事传说的初衷是完全背离的。此外,在音乐的使用上也存在着缺陷,虽然影片希望能像美国动画电影中那样让音乐为故事埋下伏笔,增强影片的节奏感,但是“音乐长达70多分钟,歌曲全文播放却并未有机地与影片结合。歌词模棱两可,既像思念母亲也像情歌,似乎游离在影片之外”[1]。这充分暴露出国产商业动画在“民族化”问题上不够彻底,缺乏必要的经验与勇气,试图通过嫁接外国优秀商业动画的成功经验让中国的商业动画走向世界,最终导致国产商业动画自身已被“外国化”了,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进行所谓的“民族化”显然是形而上学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