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的视觉文化传播特征
随着网络视觉文化传播的发展,网络视频业务已成为当前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不仅一些重要的商业门户网站如搜狐、新浪、腾讯等着力发展网络视频业务,大力引进国内外影视作品,积极吸引原创作品,同时还催生了大量颇具影响的专业视频网站,国外如Youtube,国内如优酷、土豆、爱奇艺、乐视网等。网络视频业务涉及电影、电视剧、综艺、娱乐、体育、原创、微电影等各种视觉形式。微电影是近几年迅速发展并拥有庞大收视群体的新型视觉形态,它与传统视觉相比,衍生了更加符合网络碎片化时代网民收看行为的特征,同时,“微”之所以能够成为潮流,在于它标志着一种新的视觉文化样式的产生,有着感性交流与互动体验的意义,并具有广泛参与的视觉创造性。 作为一种新的视觉文化样式,微电影的新颖之处主要在于“微”。具体说来,其视觉文化传播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切割时间,实现了观看方式的碎片化。相对于传统的电影和电视,微电影的根本区别首先在于它形式上的“微”特征。微电影通常只有3―5分钟,甚至只有30秒,形式却可多样化。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坐车、等人、排队等时间碎片,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看一部微电影,人们的视觉需求、情感宣泄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满足。基于web的媒体平台,观众在观看的时间、顺序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随时暂停、快退、重复播放和多次播放,这种碎片化的观看方式大大不同于传统影院的观影模式。
二是自由表达思想观念,视觉发展带有多元化倾向。微电影的兴起和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互联网的草根性。开放的web平台为自制视频剪辑提供了一个零门槛的传播平台,很多草根网友成为了创作的主力,他们在作品中可以自由地表达观点,抒发感情,传播各种思想观念,催生了一批优秀作品,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满足了受众视觉多元化的需求。随着微电影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许多电影和电视专业团队开始投身于微电影创作,使原来生产的较为粗糙的休闲影视作品,具有了完整的故事情节,统筹规划更加系统,内容更丰富,制作更精良,真正上升到了电影的级别。
三是传播主体专业化与大众化并举。微电影的传播主体,带有专业化与大众化这样两个看似矛盾的特点。专业化是指微电影的创作者一般是专业的团队,由传统的导演、编剧、摄像、剪辑、美工、后期等技术人员组成,他们虽然没有传统电影团队那么专业,但多少都有些同行业的从业经验,甚至不乏大牌人士的加盟,这大大不同于一般的网络草根视频。大众化是指微电影不像传统电影那样作为一种集体创作的成果,没有传统电影制作中各种人员本身的高门槛特征,微电影可以一人身兼数职,甚至完全由网民一人原创,从表演到拍摄、制作、出版,可以由一个人完成,它是草根精神的胜利。所以,微电影的出现使电影制作对于更多的草根大众而言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电影不再是艺术家的专利,而是一种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创作的流行艺术形式。
四是颠覆传统观看行为,唤起受众创作智慧,多轮参与实现内容增殖。传统视觉作品,包括传统电影和一般网络视频,观者处于相对被动的观看者地位,只能对已成品的作品进行观看体验,是单纯的观看。而在以微电影为代表的视觉作品中,颠覆了传统的收视行为、观看行为和体验,颠覆了传统视觉作品模式,大家不仅可以观看,还可以随时随地交流观感,会对微电影进行二轮或多轮分享、转发和传播,形成口碑效应,甚至可以唤起受众创作智慧,参与影片内容的创作和改造中来。比如制作者若对电影中相关人物角色或情节不满意,可以集思广益,利用受众智慧对微电影内容进行微调或大幅度修改。有微电影创作者就曾有这样的成功尝试,只是把故事梗概发放到相关平台,请受众出谋划策,改编剧本,借鉴美国电视剧《纸牌屋》的有益经验,按照观众期望的内容来进行拍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五是视觉上多追求后现代主义文化取向,娱乐个性彰显。微电影的上述特征,使得它相对传统电影而言,有了紧跟时代前沿、更具时效性的可能性。微电影可以紧跟社会的热点新闻、事件和社会流行现象,把最新的新闻事件添加到影片的创作元素中去。同时,网络作为当前流行的互动媒体,后现代文化特征凸显。相对来说,大部分网络视频用户仍是以娱乐为目的,人们在网络视觉文化传播中所追求的主要以休闲享受为主,从而获得一种视觉快感。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信息广泛传播,就必须使信息具备一定的娱乐传播特性,要新颖、有噱头、具有震撼力。在受众本位思潮引领下,网民的主动性和选择性更强,对于信息选择更加挑剔。所以,追捧程度较高的微电影中,娱乐特色更为鲜明。因此,可以说娱乐性是微电影更为本质的视觉传播特征。如果微电影只是纯粹告知或沿用传统电影的路数,一般很难通过网络传播达到较好的效果。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